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导读之四
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全面提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和物联网接入能力。
建设交通强省
持续推进县域高速公路建设,实施铁路“建网提速”工程、民航“强基拓线”工程。
全面畅通中越、中老泰国际运输通道,形成畅通全省、连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面向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大通道。
打造绿色能源强省
持续推动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区域国际能源枢纽。
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
加快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联通国内外的油气管网格局。
实施“兴水润滇”工程
加快以滇中引水工程为骨干的大中小微水网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
建设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推进物流枢纽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完善城市和县、乡、村配送网络。
科学规划跨省跨境物流网络体系,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省属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
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力争3年实现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优化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
打响“云南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对内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合作。
对外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缅、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
加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赋权力度,高水平建设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实施口岸功能提升工程。
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合作论坛、澜湄合作论坛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省、州(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高水平建设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生物种业等云南实验室。
加快实施材料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生物种业研发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健全创新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成立政府—企业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基金,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引入企业在滇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区域研发总部。
强化科技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云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资源和中央驻滇科研机构作用,深入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用好西南联大宝贵财富,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
深化与周边国家科技合作。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评价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
支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