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评论之窗

守住生态红线 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来源: 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2-06-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了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本要求是:一方面,发展必须与自然要素过度消耗“脱钩”,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放缓生态退化等方式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必须与生态化原则“挂钩”要通过遵循清洁、低碳、循环的原则来实现发展。这样,绿色发展就能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抓手和切实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修复优先的生态优先原则,始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加快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的全局观。
       每一名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骨子里、脑子里,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自觉服务于工作大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抓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绿色理念贯穿到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三、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政绩观。
       怎样看待政绩,乘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已的试金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就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社,关乎民族未来。因此,政府领导干部要始终秉持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四、要牢固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责任观。
       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主体,要把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真正把环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有关责任人。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负直接责任。自然资源、环保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落实、检查等责任,发改等部门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行业主管部门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其他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职责,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一是要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走以绿色为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镍、铜、鸽、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及综合利用,构建绿色工矿产业链。三是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抓好示范创建,扩大绿色食品发展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生产更多绿色食品。四是要助推旅游绿色发展。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旅游增长新动力等,深挖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含价值,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努力提升麻栗坡旅游康养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