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评论之窗

党员干部当做“小家”的标杆

来源: 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1-30

家风又称门风,古已有之,体现了家庭代代积淀、世世传承的道德准则与处事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新时代家风建设严谨的理论逻辑,还将家庭建设、家风建设纳入治国理政的新高度,阐明了新时代家风建设深刻的实践价值,使家风建设深入人心、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一、注重家教家风,有利于增强家人抵御诱惑的免疫力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小家与大家、家事与国事的取舍,是一个人家教好不好、家风正不正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崇德尚廉、品行端正,会带出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又促进廉洁作风的养成。从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是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至关紧要。如果家风好,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风败坏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障碍。家庭作为党员干部的大后方,也是极易受腐败侵蚀的后院,弄不好就成了贪腐重灾区。可见,能否管好家人,对党员干部亲情观正确与否是个重要检验。正确的亲情观应是对家人爱之有度、寓爱于严,要求家人保持平民之风,时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处处严守党纪国法。对于子女、亲属提出的不合理、不合法要求,要坚决抵制,严格做到毛泽东所倡导的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陈云任中央纪委书记时,曾向亲属子女提出三不准。胡耀邦一生铁面无私,一尘不染。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领袖们的家教作风闪耀着严是爱、松是害的人生大智慧。家教如此严厉,家人中也就鲜有出问题的。对近几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探究,不难发现,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落马的背后,都呈现家庭式贪腐的特征。因为不良的家风、错位的亲情,让他们把家庭当成了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结果不仅自己成了阶下囚,子女也跟着受影响。可见,领导干部只有守好了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了严与爱的辩证法,才能让家人分清是非、善恶、荣辱,找准人生正确航向。

二、注重家教家风,有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人生的幸福港湾。要获得暖暖亲情,党员干部必须奉献真情。首先,要与家庭成员平等相待不能把官架子摆进家里。其次,要自觉履行家庭义务,包括教育、引导家人正确对待权力及领导干部家人的身份。习近平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每到一处工作都告诫亲友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任何事。在严格家风治理下,家人自然就消除了自恃身份特殊的优越感。再次,要带头培养家庭亲情。必须明白干好工作没有家人的支持是不行的。只有与家人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才能获得家人的理解,才能免除后顾之忧,才能轻装上阵大干一番事业。

三、注重家教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建设得好,不仅家人和个人受益,也为社会起到示范作用。家庭建设得不好,不仅家人和个人受害,也影响党的形象,影响社会风气建设。因而,党员干部在事业和家庭上不可偏废,要使两轮驱动起来,相得益彰。亲情教育,三分靠说,七分靠做。生活在一个相亲相敬、润物无声的环境,潜移默化中自然会增强价值认同、坚持高尚操守、传承文明基因。陈云对子女除了言教外,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地去做。他吃饭总是把盘子吃干净到能照出人影,用铅笔直到手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家里的水池旁贴着节约用水的纸条……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让子女们认识到什么是小事是人格,细节是形象。党员干部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言谈举止就是标杆,只有律己严、不逾矩,才能为家庭做出好榜样。面对亲情,怎样关爱,这里大有学问。若为亲情因私废公,被亲情裹挟着触犯党纪国法,最终前程尽毁、家庭破碎。作为掌门人必须经常教育家人追求物质利益时,一定要在遵纪守法、公私分明、不损人利己的底线与境界中获取还要带领他们一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践行者。每个党员干部都来建立良好的家风,无疑能为推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