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好,我原来是小街镇小街村委会山后村的村小组干部,想找你们咨询点事儿。”一大清早,文山市小街镇纪委就来了一位访客。
“我在离任时已和现任干部进行‘交账’,但是部分群众不认可开支情况,认为我私吞了集体的钱,当时没有记过账,现在没有相关凭证来证明,你说我该怎么办?”
在倾听中了解到,来访者叫陈永太,是山后村原来的村小组长,离任时由于账务交接不规范,手续不完善,导致他现在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为了找出真相,小街镇纪委到山后村小组查看了村集体账目,发现账目管理混乱,收支不合理,票据使用不规范,“白条”随处可见,存在被侵占、挪用、乱支的嫌疑。
针对发现的问题,镇纪委迅速组织专人对账目进行清理,一笔开支一笔开支的核对,对涉及到的3万余元集体资金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又走访相关的群众,核实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通过进一步了解,终于找到了分歧的原因,由于时限长,大家在回忆时存在时间记忆误差,加之村小组平时的工作不到位,群众不信任,当事人和部分群众各执一词,最后就变成了“糊涂账”。
“陈永太的问题核实清楚了,但是村小组的问题还大呢!”镇纪委在走访中发现前后几任村小组干部在离任时审计都不严谨,更有甚者只是口头交接,没有履行白纸黑字的交接手续。 而且村务公示栏上面“空空如也”,公示栏形同虚设的现象一览无余。 “公示公开不严格,群众对涉农惠农政策不清楚,资金使用去向不知情,也是导致群众不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立即整改。”
找准症结后,镇纪委对现任村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建议村小组的账务交由镇财政所代为管理,把好集体资金“出入口”,严防个人侵占,打“白条”等现象出现。提出了“一清单两报告两评议”办法,制定了村集体资金审核制度,即村委会、村小组、自然村和党支部等有集体经济收入按月交村务监委会审核,并向镇纪委报备。同时,对村务、党务、财务及时限期在公示栏、村务公开微信群和qq群公开,以便能及时收集处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为群众监督干部创造了条件。
目前,8个村委会和122个村民小组的账务都已交由镇财政所代管。同时为进一步使村小组资金规范化,镇纪委还将财经纪律,固定资产采购流程和财务资金合规使用制度纳入了村级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课堂。
“以前大家都怕沾钱,生怕群众来问,现在财务代管后觉得轻松多了,不懂也能咨询财务人员。”小街村委会黄泥坡的村小组干部在财务代管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