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聚焦难点发力 织密“一把手”立体监督网

来源: 砚山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3-27 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部署,要求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纪检监察机关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围绕捍卫制度、落实决策、履行责任、行使权力情况强化监督,对“躺平”不作为对政绩观不正确、不顾实际乱作为的一把手坚决遏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岗位重要,个别一把手习惯凌驾于组织和班子集体之上,蜕变成为“一霸手”,进而破纪破法,甚至污染一个单位或集体的政治生态。“一把手”权力跑冒滴漏、脱轨越界,对“一把手”监督的失位、缺位,往往与把制度当摆设、执行制度“开天窗”有关。要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权威,把党中央已经明确的监督制度坚持好、执行好,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

维护制度权威,强化规矩意识。以制度建设为约束,明确底线红线,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求报告制度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督促出台党委(党组)进一步强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方案等制度性文件,明确“一把手”第一责任,切实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以责任考核为抓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管平台、主体责任考核、述责述廉等方式,强化“一把手”及领导班子责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督促指导“一把手”制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照单履责。定期听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工作状况报告,推动各级“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催促班子成员落实好“一岗双责”。以监督检查为抓手,增添制度执行力。对重大制度执行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催促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严格落实请求报告制度,坚持把请示报告作为重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提示函、督办单等形式,对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进行提示,对于请示报告中出现的主体不适当、内容不精确、程序不规范、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准时提请纠正。

聚焦日常监督,强化震慑效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综合运用好日常监督、线索处置、巡察监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紧盯驻在单位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内部管理的“薄弱点”,对进驻单位“三重一大”事项、民主集中制等执行状况进行监督,紧盯决策中的风险点,准时叫停不合理决策,发挥监督质效。充分发挥好巡察督查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作用,常规巡察与专项巡察互相协作,综合运用机动式、点穴式、回访式等多种方式,探究交叉巡察等方法,拓宽发现问题的途径和精准度,做到精准扫描、深层透视,破解基层熟人监督难题。

突出研判重点,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把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作为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做到分析研判制度化、常规化、效用最大化。常态化开展调研,定期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状况。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受处理干部回访教育等,与“关键少数”面对面沟通,精确把握本地区政治生态基本面貌和个性问题。把“一把手”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职状况作为分析重点,通过日常监督谈话了解、问题线索状况分析等,为“关键少数”精准画像,切实制定有效措施推动整改落实,做好常态化监督整改工作,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扭住问题不放、聚焦难点发力。既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又协助同级党委加强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下级乡镇纪委的领导和监督,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层层落实既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有效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又善于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推动对“一把手”监督严起来、实起来,让权力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织密“一把手”立体监督网,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