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云南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左右协调、上下联动,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富宁县坚持把清廉云南建设作为抓实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在清廉云南建设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中,整合各类监督资源、监管力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持续营造勇担当争担当、敢作为善作为的工作氛围,不断推动清廉云南建设纵深发展落地见效。
以思想引领添动力,让干部有理想愿担当。理想信念是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富宁县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源头活水”,严格落实党委“第一议题”专题学、党校培训系统学、组织生活常态学、线上线下联动学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富宁本地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富宁革命纪念馆、谷留碉堡等多个革命传统教育“实景课堂”作用,有效整合全县红色、家风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挖掘编排了一系列乡土特色浓厚的廉政小品《训》、情景剧《山峦》、廉洁文化快板《讲文明·树新风·扬正气》,以丰富的党员教育本土教材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有力增强了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干部涵养初心使命,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持续巩固和推动会前讲廉“一刻钟”廉政教育制度,充分利用一刻钟的“短时间”发挥警示教育的“长效应”。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会前讲廉“一刻钟”学习300余场次,2万余人次接受廉政教育。不断丰富升级“富州清风”宣讲团宣讲形式和内容,结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创新开展情景互动式宣讲。今年以来,“富州清风”宣讲团在各单位开展党纪专题宣讲30余场,直接听众达3000余人次。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干部有劲头争担当。选人用人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富宁县组建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工作方案》,围绕牢固树立“四重”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建立健全“月报告”“季分析”“季调度”机制,按月定期收集汇总报告,季度调度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县委组织部门坚持“四重”用人导向,大力选拔耕地流出整改、绿美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一线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激励干部争当“富宁干将”,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46名,其中一线提拔32名,占69.6%。同时,将“激励行动”与“躺平式”干部、纪律作风、酒驾醉驾、村干部廉洁履职等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制定《富宁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方案》,动态完善负面清单、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库,探索制定下调干部工作规则,稳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今年以来,下调干部1人,免职改任职级10人,免职和降职16人,稳妥落实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使用机制,给予曾受到问责处理、工作表现突出的10名干部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向上级推荐使用影响期满干部4人,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向,最大程度保护和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有底气敢担当。富宁县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结合干部主观动机、客观条件、程序方法、问题性质、后果影响等因素,合理设定适用宽容失误的具体情形,分类制定本地容错清单,建立容错程序,切实把容错机制落地做实。富宁县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出台《富宁县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诽谤公职人员行为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对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同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今年以来,为6名干部进行澄清正名。同时切实加强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回访教育,落实访育齐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该县纪委监委将回访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深度融合,创新党纪学习教育方式,让回访教育变身党纪学习教育“新课堂”,今年回访受处分干部45人,切实让受访者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放下思想包袱再出发。(富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副主任、代理主任 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