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工作动态

送不起的“人情债”?富宁县这样解决!

来源: 文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1-10-13 00:00

有了这个规矩,村里办丧事都简化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风气好转了,我们再也不为送不起的人情债发愁了。近日,富宁县花甲乡龙桑村一村民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乐开了花。

龙桑村是一个有着90户人口的苗族村寨,以前一直奉行着一个风俗习惯:去世的老人有几个子女就要杀几头牛,不杀就是不孝,还会让邻里看不起,不管有钱没钱,就算是借钱也要买牛,平均每个家庭操办丧事仅因杀牛就要花费8万元至15万元不等,为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为刹住大操大办歪风,该村践行一约四会,把红白喜事随礼一律不超过2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等文明节俭新村风纳入村规民约中,村中还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教育引导村民摒弃陈规旧俗,逐渐走向文明新风。

其实,龙桑村的改变只是富宁县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富宁县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深化、三年见成效的路线图,持续擦亮乡村廉洁底色。在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督促各村(居)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由党员、村干部或有威望的村民担任四会成员,履行监督管理村级事务职责,教育引导村民按章程行事,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社会新风尚。督促村(居)委会充分发挥德治礼序、村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先进事迹和真人真事感染村民,宣传引导群众形成崇德尚廉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该县结合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清廉文化、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元素融入乡村街、室、廊、院的每一个角落。并将红色廉政文化宣传与法治文化宣传同步推进,灵活运用文艺队、宣讲团、公示栏、宣传展板、村村响广播等多种方法插入廉洁文化宣传,把廉洁元素植入乡村生活、让廉洁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有效带动社风民风逐渐好转。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落实移风易俗执行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作用,围绕村干部违规举办升学宴、谢师宴或变相举办老人寿宴及以其他各种名义借机敛财行为,加强监督,让崇廉尚俭的新风在每个村庄全面吹开。

乡村振兴,必须乡风文明。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推出清廉思想、清廉作风、清廉纪律、清廉文化,大力开展文化养廉、家庭助廉、警示促廉等系列活动,着力消除廉政教育的末端盲点,实现对基层权力监督的全覆盖,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助推移风易俗树新风。(李妹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