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深化警示教育力度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走深走实

来源: 木厂镇纪委 发布时间: 2023-01-28 00:00

案例警示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是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环节,更是廉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纪检监察部门通报查处违纪违规的案例愈发常态化、规范化,也进行了针对工作作风、违规违纪违法等方面的精准分类通报,但就基层一线来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明显,效果还有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基层对案例警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警示教育对人、对岗的精准性不高,对需要通报学习的案例分流分类的处理不够,通报案例仍然“照本宣科”,仅满足规定动作,对通报的“一念了之、一读了之”,干部职工大部分也“一听了之、一看了之”,对案件背后的原由思考不够深入,麻痹大意思想长存,认为通报的案例都是领导干部,与自身太过遥远,距离全面对号入座,把自身“摆进去”还有差距。同时,存在对村组一级的警示教育程度不高,仅过去年一年,县级部门通报的关于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例数量明显上升,但部份挂村领导在“一岗双责”的落实上仍存在差距,对挂钩的村两委班子及村组干部教育不够、精准化也有待提高,如对村集体“三资”违规管理使用,村组干部、党员等违纪违法等“微腐败”“身边事”通报次数较少,警示教育力度有待提高。

问题的原因呈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干部职工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警示教育工作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全权负责。也存在督促指导力度不够,部分领导班子对挂钩村侧重在业务工作上的指导,落实“一岗双责”仅满足于完成党风廉政派单,对廉政教育有所放松。同时,还存在教育方式方法守旧的原因,大部分警示教育为在会议上通读通报案例。

提升深推警示教育效果,转变理念是基础。要扭转干部职工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构建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党委要牵头抓总,统筹警示教育全局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联动,下级党支部要主动配合,相互搭台唱戏,督促领导班子成员、村级“一把手”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抓好落实。对警示教育工作不重视、敷衍塞责的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跟进督促,采取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方式压紧压实责任,实现警示教育由纪检监察部门“一枝独秀”变为“全员大合唱”的转变。

提升警示教育效果,靶向施治是关键。要从对象精准聚焦、教育载体个性设置等方面破题,不断提升警示教育的穿透性、针对性,全方位推动警示教育提质增效,确保警示常态化,成果长效化。要立足“谁生病谁就医”和“同级同类”原则,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中心、站所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职工家属等重点群体,将教育对象细化分类,分层分类组织开展,让警示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整合警示教育专题片、负面典型案例通报、违纪违法人员忏悔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读本等教育资源,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层面的受教育对象分级分类制定个性化“教育套餐”,让警示教育更有针对性,确保入心入脑、触及灵魂。

提升警示教育效果,常态开展是抓手。要进一步拓展并创新警示教育载体和方法举措,不断提升警示教育精准性、震慑性,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发挥“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功效,帮助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同时,要推动警示教育与日常工作、监督工作的贯通融合,要用好用活“身边事”,在监督检查中开展警示教育,在开展警示教育时同步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警示教育常态化,不断延伸震慑触角,推动以案促改,惊醒“枕边人”。要在财政、村集体资金监管使用、民生保障、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等专项整治中贯通警示教育,针对专项监督适时通报相关违纪违法案例,让专项监督工作“长牙带电”,推动警示教育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深度转变,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穿透力和渗透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