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的同志吗?我们村的村委委员女儿出嫁,宴请了好几十桌,他不是党员,你们给管呀?”
接到群众举报后,马关县马白镇派出监察室立即回复:“被反映人虽不是党员,但他是村委委员,也是我们的监察对象,我们一定管。”随后,该镇监察室主任与纪检监察员一起到群众反映的下寨村委会了解情况,经过了解群众反映属实,该镇监察室对其进行了劝导。
这是马关县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打通监察监督全覆盖“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监察体制改革中,马关县向13个乡镇派出监察室,明确乡镇监察室与乡(镇)纪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严格村(社区)监察联络员选用标准,逐级筛查审核上报,确保准选对人。对村(社区)监察联络员的工作权限和工作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监察联络员当好“参谋员”“监督员”“联络员”和“宣传员”四重角色,深入一线,摸清民情联系民心,当群众的“自家人”。
“成立乡镇监察室,10147名人员纳入监察对象,要监督好督查好切实不易,但守土有责,必须履行好监察职能,当好基层‘哨兵’。”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乡镇监察室和村(社区)监察联络员的学习培训不会放松,管理考核更不能松。
与此同时,针对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业务不够熟悉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适时组织专题培训,采取专题培训+专题辅导+知识测试+心得体会方式,强化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机关5个纪检监察室分片挂钩联系乡镇纪检监察业务工作,各乡镇监察室在办案中遇到难点、堵点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老师”帮助指导化解难题,监察室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派纪检监察员到县纪委监委“跟岗实战”参与办案。通过培训、找“老师”到“跟岗实战”,全方位提高基层纪检干部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之前就是社区纪检委员,现在又兼任监察联络员,以前不能监督的、监督不了的,现在都可以监督了。”说起对社区监察对象的监督马白镇兴隆街社区监察联络员卢兰香低气更足了。如今,该县的村级监察联络员能主动到村民群众家中走访调查,倾听民意,收集村干部廉情信息,宣传方针政策,已经成了镇监察办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章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