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时政头条

做好“上层治疗”推进村级减负

来源: 西畴县纪委县监委 发布时间: 2022-12-19 00:00

会议多、文件多、调研多、督查多、材料多、报表多……不少干部反映“村级组织往往只是对上级负责,没有做到为群众解忧”,文山会海、频繁填表报数、工作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村干部疲于应付,工作干得“热火朝天”,但是深入群众真正听民意访民情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近日,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等一系列要求被提出,旨在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好政策要有好的落实对症下药重中之重推进村级减负关键在源头治理,为减负还需对用药。

“话痨症”精准用药,让村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发文、开会是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的上级机关喜欢频繁以文件、会议的形式对村级工作发号施令甚至对具体业务也“指手画脚”。有的部门一有想法就要发个通知、一有事情就要开个会议干部不得不三天两头开会、写汇报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有的上级机关甚至把召开会议当做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说了当做了”,任务分解文件一发“做了当做成了”,这些做法看似为了推进工作,实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就要改变上级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坚持不开那些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件,让更多的干部把时间从开会中腾出来,用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上;让村干部的工作落到具体思路、具体行动上。

“甩锅症”仔细用药,明确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工作常有“一杆子插到底”的做法,固然是贯彻到底的好方法,但是仍需对村级组织具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进行区分和甄别。上级规定动作,地方有自选动作,部门有创新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村干部去落实。一些上级部门挂牌子”“甩挑子过于随意,级组织一套班子,N个牌子情况突出,一人几顶“帽子”,“帽子”比人多,事多人少,大部分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要为村级组织减负,就要改变当前处处是领导,到处有安排的现状,完善权力清单,厘清工作职责,该由村级组织做的事督促村级组织切实履职;该由上级部门做的事,严禁层层“甩锅”,让村干部在主责主业上下功夫把精力花在关键处

“痕迹症”用猛药,完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必要的留痕是促进工作开展、倒逼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然而,检查工作手段单一,往往只看工作资料、数据台账就评价工作的成效,重痕迹、轻质量,重资料、轻落实,让不少村干部把精力都花在写材料、做资料、填表格上,有的甚至造痕迹、补痕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留痕有村干部反映“为应对一次检查,整理台账、资料就要花去一个星期,工作很难开展”,影响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也挫伤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抓进度不是台账搞调研不是看总结。可以实地走访了解的工作就不要书面报告、总结和台账资料真正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说好不是好,看到才算好,既发挥好督导检查在推动落实上的重要作用,又使村干部能够把精力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刀刃上。要敢于改变以往的考核检查方式,将一些不必要的留痕去掉,把村干部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让村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人民群众身边

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让村干部从形式主义和纷繁的琐事中跳出来,把时间投入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乡村振兴谋发展上。基层减负要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感受,在减负的同时还要提质,从而把减负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