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警示教育 > 廉政风采

冲在扶贫一线的纪检人——记广南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群像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20-07-13 08:34

六月的清晨,清凉的空气弥漫在乡间田野,阳光透过树枝,温柔而闲散地洒落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忙碌的人群中少不了广南县纪委监委驻董堡乡各村工作队员们。驻村扶贫以来,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居、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都浸润着他们的心血,他们背后都是一个个扎根一线、埋头苦干、勇于创业、一心为民的生动故事。

涂志凤:等妈妈忙完一定接你进城上学

作为一名母亲,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作为一个扶贫人,她只能向自己的孩子说声:“对不起!孩子,等妈妈忙完一定接你进城上学。”

租了房,对接好了学校,正当涂志凤按照自己的规划,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调进县纪委监委宣传部,本以为可以顺利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的时候,都还没走进新办公室的她,就被单位选派到董堡乡罗瓦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的冲刺工作,成为了一名最新的纪检扶贫干部。“接到通知的时候真的很难过,有点想不通,但脱贫攻坚是目前举国上下最重要的工作,我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涂志凤回忆道。

她把孩子又送回了老家村里的小学继续上学,自己则背起行囊,一头扎进了“5+2”“白加黑”的脱贫攻坚决战中去。不管是她负责的扶贫信息宣传,还是挂包村组的每项工作,这位90后的纪检扶贫人都出色地完成每项工作任务。

“小涂虽然是女同志,驻村时间也不长,但是她肯吃苦、敢担当,负责的每项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而且,她驻村不到1个月就把罗瓦村的12个村组全部走访完了。”

喻正龙:“到哪里都是工作”

2018年3月,刚从县人民检察院转隶过来的90后纪检监察干部喻正龙就被派到董堡乡董堡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驻就是两年多。

“刚来驻村的时候,压力很大,董堡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921人,贫困面大,贫困户多,少数民族多,语言不通,交流有障碍,每天总是担心怕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晚上也睡不好觉。”回想起刚驻村的情景,喻正龙很是感慨。

“熊仕伟家孩子上高三,家中有一个重病老人,房屋要拆除重建,收入也不达标。”为了解决熊仕伟家困难问题,喻正龙都跑了几十趟了。熊仕伟家8口人,是组合家庭,家中4个孩子、年迈的双亲和熊仕伟两口子,大儿子出门打工了,大女儿上高中,其他两个孩子上小学,家里基本上靠熊仕伟两口子挑起生活的重担。从动员建房到看日子、平地基、盖新房,历时一年多的帮扶动员,直到2019年12月,熊仕伟家终于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如今的董堡村,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产业发展脱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覆盖,12个村小组道路已全部硬化,按照5、7指标考核已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从26.04%降至6.56%。喻正龙也从一个年轻小伙到为人夫为人父,对家庭的亏欠他总是一笑了之,但对于父亲的病逝,他有说不出的愧疚。

“到哪里都是工作,我就是革命的那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个年轻小伙如今也成长成一棵大树,不惧风雨,不畏将来,扎紧根基。

蔡勇:助民勇闯小木耳大市场的蔡书记

盛夏6月,走进早已空巢多年的董堡乡董弄村魁湖村小组,一排排在建的黑木耳温室大棚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村坝塘边的坝子里。

“去年我在村里试种了10亩黑木耳,没想到效果不错,收入了32万左右。”当地村民周珠银乐呵呵的介绍道,多亏了蔡书记的引导和帮助,自己的黑木耳基地才有今天的发展场面。

随着网络销售的冲击,周珠银在县城经营的灯具销售每况愈下,独具市场眼光的他,看到了村里因村民陆续搬迁到县城居住而荒废的土地,萌发了开办合作社,发展黑木耳种植的想法。

2019年4月,周珠银的银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然而,受到资金、技术等影响,周珠银的黑木耳产业仅限于满足自身,无法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

“到董弄村驻村后就听说村里有个老板在魁湖栽木耳,规模和效果还可以,要是能带动一下村里群众就好了。”刚刚担任董弄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蔡勇得知合作社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样发挥村里致富能人的作用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说办就办,蔡勇多次来到魁湖村,一边查看黑木耳在当地的长势情况,一边向周珠银宣传产业扶贫带动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他扩大种植规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加入黑木耳发展增收的行列。为解决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短板,蔡勇一面积极邀请各级领导实地调研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一面广泛发动群众加入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如今,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20个标准规范的黑木耳种植大棚即将完工投入使用,预计可栽种木耳棒45万棒,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村集体分红收益18余万元。

杨斌:公正无私的“扶贫检察官”

他虽是一个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仅3年多的新人,却是一位有着30多年人民检察官经历的老人。老骥伏枥的他,又转战到扶贫一线,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一名公正无私的“扶贫检察官”

有矛盾纠纷找老斌。

“老斌在吗?”“他下村了,你有什么事情和我说。”“我只找老斌,他办事我才放心。”在罗瓦村委会,经常有老百姓冲进来,直言要老斌,因为只要他去帮协调化解的矛盾纠纷,大家都相信是公平公正的。

罗瓦村小组的陆志华家因为宅基地进出道路的问题而与邻居?常年纠纷不断,虽经过村委干部几次三番协调,但两家矛盾依旧没有化解,反而越演越烈。作为30年检察官的杨斌,不仅熟悉各种法律条文,而且,多年从事信访工作的他,精通群众工作之道,在他耐心的劝解开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下,两家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了。

作为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杨斌,村里的土地、婚姻、养老、财产分配等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本不属于他负责,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有人找到他,杨斌总是义无反顾的冲到第一线,驻村2年多来,经他处理化解的矛盾纠纷就有20余起。

2020年5月8日,自认为身体健壮的杨斌突发疾病,被120急救车送进了县城医院,在确诊为肾结石掉落引发的急性肾绞痛,且打针吃药后疼痛症状已明显减轻后,杨斌带上了医生开具的药品,第二天又扎进了罗瓦村,出现在扶贫一线的战场上。

看着三家寨村4户16人用上了祈盼26年的电,格常村到旧莫乡坝奎村小组泥泞不堪的泥土路终于硬化,罗瓦村提水工程的如期建设,全村2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的5、7指标逐一达标,杨斌说道:“只要能圆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广南这方天地,他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爱挑战难题的愣小伙的周流健、背着药罐来扶贫的吴朝晖、沉下身子来做事的王开成、啃硬骨头的“恶妈妈”王翠兰、“补漏大王”秦明飞……这一个个名字背后,是冲在扶贫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是广南脱贫攻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余永兴  农玉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