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镜头·手记

【纪检人·手记】贫困户变村干部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1-04-27 10:09

“这个春天,又是一个好收成,今年第一批蚕丝进入市场。”我们到富宁县谷拉乡那龙委会那力村小组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监督检查时,遇到该村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许成多和他的妻子在养蚕基地里忙碌着,面对我们的走访,许成多一边说着国家扶贫好政策,一边让我们看看自家的种桑养蚕产业,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两个月前村干部换届,36岁的许成多被全票当选为新一届的村小组长。可在6年前,许成多却因没有一技之长,父母年老体弱,孩子年幼上学,其妻只能留在家中照顾老小无法外出务工,收入仅靠许成多一人务工等原因,生活十分拮据,一家6口人一直居住在D级危房内,被评为建档立卡户,成为了结对帮扶的对象。

为了多赚钱,2003年,许成多初中毕业后,便奔赴广东打工,十多年背井离乡,他曾在工地当过小工,也在小厂里当过修理工,虽然吃苦耐劳,但文化程度低,收入不高,没有使贫困的家庭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2017年,许成多去广西、广东等地考察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后,决定回家乡创业。第一年他就卖出蚕丝60余张,收入16万余元。“我真的感到很意外,这是我外出打工10年都赚不到的。”看着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想着承受的创业艰辛,许成多激动的说到。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的好政策帮我渡过难关。如今一切都改善了,作为村里的干部和党员,我想为村里发展做些事情......”产业是带动群众致富的根本,许成多深谙此理。几年来,许成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好种桑养蚕产业,他通过聘请村里剩余劳动力,发展合伙人等方式,为本村群众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全村农户实现创收。

“曾经我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脱贫了,身份转变了,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我作为党员干部的使命,也更是责任。”许成多望着那些可亲可爱的蚕儿们,他的干劲十足。(富宁县纪委监委黎映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