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镜头·手记

【纪检人·手记】“我认为”“我以为”的答卷心理不可取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2-04-13 10:04

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考试”,如何答卷、怎么答卷,既关系到考试成绩,也是对一个人学思践悟的综合考量。

2021年来,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每月组织省、州(市)、县的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一次辨析式测试,旨在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以学促考、以考促学,达到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锤炼正规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今天,又到了“每月一测试”的日子。为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测试查找自身学习的差距,弥补工作不足,几名纪检监察干部聚在办公室的电脑面前,专注地看题、讨论、答题,测试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每答一题,大家都要进行讨论,小小办公室里充满了紧张、兴奋的答题气氛。而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也有幸参与了这次考试。

一道关于监察机关在办理涉嫌职务犯罪外逃并对其涉案境外违法所得进行追缴的多项选择题,突然挡住了大家答题的进度,扰乱了大家答题的阵脚。

“我认为B答案符合日常工作逻辑,它的做法不违规也不违法,应当选。”“我认为B答案不应当选,因为它的说法比较片面……”

就在大家都争论不休,迟迟没有统一结果时,一名经验老道的同事走进办公室,把情况了解清楚后说道:“你们怎么可以用‘我认为’“我以为”来答题,凭感觉答题是一种错误导向,开展这个辨析式测试,目的就是要检验我们日常工作中纪法适用的精准性,答题就好比我们办案,该适用什么条款,我们要证据确凿、实事清楚、定性准确,不能凭感觉。”

“快、快,拿法规适用手册来核实。”这才有同志说道。

大家七手八脚,一章一节、一段一句地翻阅资料,终于从测试参考书目中找出了正确答案并选上。

“由于对题目的考点不能精准把握,我们常以‘我认为’‘我以为’的思维来答题,导致前几期测试成绩都不理想,受到了上级的通报批评,实在是不应该呀。”参加辨析式测试的一名同事说道。

“任何一件事失败了,我们不能光找理由,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原因。无论是处理日常业务,还是今后的每月一测,我们在思考上都要更严谨一些,不能按主观想法来,要养成严谨的习惯,在面对具体工作时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一旁的该县纪委县监委负责人说道。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跳动,在“集体大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最终完成了全部答题并交卷,参加答题的人都深刻感受到,每答一题,每进行一个选项,都是在对平时所做工作进行检验,更是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一场测试下来,使我对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也好,学习和工作也罢,等待我们的都是一场场严峻的考试,在人生这个大考场上,每场考试我们都要严谨对待,如果以“我以为”“我认为”这样偏失客观的答卷心理应战,终将交不上满意的“答卷”。(张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