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警示教育 > 廉政风采

“背包部长”冯育斌,10年边关扶贫不言悔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6-02-25 04:50
 

19903月,冯育斌从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入伍,是村史上惟一的空军上尉,他原在成都市凤凰山空军某部服役,2005年转业回乡,2006年被任命为乡武装部部长,他走村串户,决心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冯育斌的人生,由此转换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先是承包了20亩地种生姜,因为气候原因失败了,自己亏了2万多元;后来又自费到广东考察中药材,种了50亩首乌、又赔了3万多元……失败了再干,他想总有一种药材是适合的。因为他心里清楚,想要让乡亲们相信你,只有你种植成功了,才会让他们听你的,跟着你干。

如今的下金厂,有了冯育斌和一茬茬乡干部的不断摸索、不懈奋斗,全乡种有石斛、何首乌、重楼、草果等1万亩以上,形成了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已是麻栗坡县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10年跑遍全乡106个村小组,只为帮群众闯富路

 绿树如荫,民居亮丽,村容整洁,户户门口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太阳能……走进边境村寨大火地村,眼前一幅安静、和谐、秀美的景象。

冯育斌挂钩大火地村新农村建设后,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点燃群众求富、求变的激情。并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制订脱贫目标,带领群众拔穷根。

如今的大火地,平均每家养5头牛以上,家家种植草果,多的几十亩,少则七八亩。村里劳力少,他和群众一起拉推车、拌泥浆、搅拌混凝土,手把手教群众怎么把工具放规范,改变群众卫生生活习惯。以前村里没有手机信号,冯育斌联系协调,群众出工出力,建起移动基站……

2008年,冯育斌挂钩桃子湾村,发现这里的群众脱贫积极性很高,且特别能干。但上级只给15万元项目经费,冯育斌便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为了修路,他与群众一起打钻,使用空压机,带领群众晚上加班加点干到12点,天黑看不见,就把车灯打开照明。用2年时间修通了3.5公里进村公路,入户道路硬化,还盖了个村活动室。上海闸北区一位领导看了他们的援建资金使用项目后,对冯育斌感慨地说:“不可想象你们怎么用这么点钱干了这么多事!”

2009年,冯育斌任整村推进工作队副队长期间,组织群众1年时间修通一条7公里的简易公路。方便了野猪塘、桃子湾、新房子等5个村的群众出行。

卡上村27户人家一到干旱季节就要挑水吃,这让当地群众苦不堪言,冯育斌帮忙争取项目资金2万元,带着群众建了一个30立方米的水池,从水源架设钢管,分管到各户,从此群众吃水不用愁。

原下金厂乡党委书记、现麻栗坡县人社局长刘继勇认为,冯育斌除了是本乡本土的干部以外,最重要的是他怀有一颗爱心。面对一贫如洗的父老乡亲,他感同身受,情同此心,心甘情愿地担负起扶贫重任。

连续10年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我愿做群众的贴心人”

2013年,中寨村委会开展农村低保规范化动态调整。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无理取闹。村干部报上来的名单,群众意见大。在这里挂钩的冯育斌一家一户去上门了解实情,并把所有群众都召集到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拿名单一家一家的评。低保对象会上申请、低保户邻居证明、村民举手表决、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民代表大会评审。按照冯育斌设计的流程,评审公正合理,群众心服口服。全乡517户低保户,谁家是什么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该评的一定要评上,不该评的坚决要拿下。

2015年初,下金厂乡遭受冰雹灾害,冯育斌带着乡纪检监察员任宏富从金厂到大坝一带实地察看,看到油菜、房子损失很大,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还有一次,汛期来临,从大坝到西畴县公路塌方严重,交通中断,看了专题汇报后,乡里安排一包工头负责施工疏通。10天后,是否疏通,情况怎么样?他不放心,利用工作之余,开着私家车跑到现场,看到塌方处虽已挖通,但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塌方,为确保这段公路长期畅通,他又向乡政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乡党委副书记代玉洪当时是全房村委会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老寨村换届,全乡人都知道这个寨子群众工作最难做。头一天开会,开不到半小时就坐不住了,人都散了,人数不过半属无效选举,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让他这个大学生很无奈。第二天,冯育斌来了以后却神奇般地变了:他一边和村民喝着烤茶,一边和大家拉家常,谈村子该怎么发展,从哪些方面入手,首先要选个好带头人和一个好的班子,才能带领大家摘掉穷帽子。那天晚上选举大会从7点一直开到凌晨,参会的54个村民代表,只有6个妇女回去带孩子让其他人代填以外,其他村民都认真地填写了选票。冯育斌他们拿着选票凌晨1点才从那个寨子返回。代玉洪现在回想起来都十分感慨:“没有冯部长,让我一个人干,肯定干不下来。”

乡纪检监察员任宏富介绍,每年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群众对冯育斌的满意率连续10年都在95%以上,好几次是100%。群众的口碑,是对冯育斌最高的奖励!

 

13.8公里的边境巡逻路倾注了他的情感

有人说冯育斌是“背包部长”,经常看见他背个背包到村寨驻村入户。也有人说他是下金厂的“活地图”“活字典”,哪里什么情况他都清清楚楚。乡干部说,一年365天,除了开会,冯育斌在乡政府呆不过一整天,基本上都在村寨。逢年过节,冯育斌都是主动承担起值班任务。他随时都是一副冲锋的姿态。

中寨卡上村小组民兵营长杨廷雄,在德宏当了2年消防兵,本想在外打工,可家里哥哥神智有问题,两个老人70多岁也需要照顾,退伍回来,家庭负担太重。很帅的一个小伙子至今33岁了还没结婚,自己出不去,姑娘不愿来,来了呆不住。2013年换届,冯育斌推荐他任村委会武装专干,还借钱给他种了2亩药材,养了一头牛,加上现在每月工资1500元,日子还算过得去。

今年34岁的瑶族群众邓凤财,是桃子湾村小组的一个低保户,家里有个70多岁的老母亲,又不能出去打工,养了3头猪全部死了。现在还没有讨上老婆。冯育斌每次到这个村,都要到他家看看,协调了5000元钱修缮了一下他家的土坯房。为他申请了二类低保和边境地区补助。

还有像村民外出打工遇到伤亡赔偿、支前民兵申请补助、村民发生纠纷等,群众都会想到找冯育斌帮他们维权。

对于武装工作,冯育斌更是毫不逊色。征兵再难,下金厂乡连年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并受到奖励;兵龄再长、年龄再大,他的军人素质不减。去年,县武装部举行民兵骨干集训比武,下金厂乡夺得团体第一、他个人第二的优异成绩。县武装部的同志说,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天气,只要看到冯育斌穿着军装,他都是保持军容严整。在他身上,能看到军人的本色。

10年来,冯育斌用自己的汗水和足迹把自己留在了老百姓心里。走过10年扶贫路,苦也罢,累也罢,皆为担当。沿边3年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老兵冯育斌依然征尘未洗……

(边富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