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清廉建设实践路径,深化成果转化,4月24日下午,我和同事们前往砚山县中医医院,实地调研学习“清廉医院”建设工作。
随着车辆缓缓停下,庄严古朴的中医医院大楼映入眼帘,门口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随着我们步入医院,迎面而来的是中医院独有的“中药香”,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接着进入医院右侧道路上的廉洁标语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灵,上面写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腐治未腐,健康人生精气神。”这与我们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让我今天的旅程又多了一种清风拂面的“廉政味”。
跟随该院宣传科主任刘加柳的脚步,一场关于“清廉医院”建设的立体解读徐徐展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里的话。砚山县中医医院新入职的每一名医护人员对照《大医精诚》进行宣誓已成为这里的一项“必修课”。刘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廉洁行医同样需要问诊初心。宣誓的目的就是让医生牢记从医初心和行为规范,警醒自己遵守职业道德,从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拒绝收送红包回扣个人承诺书、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每个医生都签吗?”
“是的,全覆盖。在砚山县中医医院看病,这个手续是不能少的。”
医生与病人签订《医患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并存入病人的病历长期保存是砚山县中医医院的一项清廉制度。在医院的制度墙上,我们还看到《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行风建设九不准”“医德医风负面清单”等各项制度规范并排悬挂,还有一项“红黑榜”,里面的人物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和腐败案例,严密的制度矩阵,鲜活的警示案例时刻提醒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既是红线,更是底线。
在砚山县中医院内,在显眼处看见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牌子,患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对看诊医生进行评价。我立马打开微信扫一扫,看到里面设置的满意度调查。
“这评价有用吗?”我忍不住问。
“当然有用啦!开展微信扫码进行满意度调查,进行就医评价,可以有效收集患者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据了解,医院根据患者意见反馈,制定了“便民服务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科学的预约诊疗制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避免二次排队的情况;免费提供雨伞、热水、口罩、创可贴、手机充电器等,做到在医技上有硬度、服务上有温度。
下午6点,我们乘车驶离医院,短短2个小时的探访,改变了我对“清廉建设”的刻板印象,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将廉洁要求融入诊疗流程的“润物细无声”;没有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只有通过扫码评价实现的“沉浸式监督”。
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清廉医院,从来不是孤立的监管工作,而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每个岗位的廉洁自觉,最终汇聚成有温度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