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刻不容缓;反腐倡廉,势在必行!
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就象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一样,容不半点污染。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需要正风肃纪保驾护航。需要监督体系清障除碍,需要制度机制架梁立柱。
构建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的体制机制。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健全完善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完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一体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任何组织和党员都不能置身事外。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健全管党治党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制度机制,切实拧紧“总开关”、扎牢“铁笼子”、绷紧“纪法弦”。
构建高效规范的监督体系。事业推进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同向同步发力,做到主动监督、及时监督、靠前监督、全程监督。深化纪律监督,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深化监察监督,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依法拓展监察范围、有效拓展监督方式、深入拓展监督途径,确保监督工作不留死角。深化派驻监督,进一步强化“派”的权威和发挥“驻”的优势,延伸日常监督触角,持续传导压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单位有效贯彻落实。深化巡察监督,健全拓展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全国示范点经验,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聚焦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用好党纪和国法两把“尺子”,扎紧制度笼子,加大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权力监督,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形成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物机制。聚焦风险防控,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完善廉政档案、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统一,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落实主要负责人“三重一大”末位表态制,既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又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
健全净化政治生态的制度机制。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政治生态建设的文化底色,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健全完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弘扬革命文化,保持斗争精神,继续整治“九种人”和“四种官油子”。健全完善警示教育、纪法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机制,抓好以案促改,警钟长鸣、敬畏长存,坚决肃清有关流毒余毒,深挖污染因子,清除污染底泥。
持续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就抓实,干就干好。要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不敷衍、不塞责,不将就、不应付,不推诿、不扯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从具体问题抓起,在常和长上下功夫,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转变。
持续建设知责担责的干部队伍。聚焦“抓班子,带队伍”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选好干部、树牢实绩导向用好干部、统筹激励约束管好干部,打造担当作为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健全激励约束的督考机制,完善“督考问用”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强化督查考评的刚性约束力,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全面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保持反贪肃纪高压态势,推进纪法双施双守“严起来”、制度约束“硬起来”、教育引导“活起来”,让贪腐震得住、权力管得住。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按原则开展党的工作和活动,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使党内生活庄重、严肃、规范。要抓好以案促改,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坚决肃清有关案件流毒余毒影响,清除污染因子,深挖污染底泥,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文山市纪委监委 江亭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