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21日至24日到广西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继承弘扬对党忠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如何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纠“四风”树“新风”,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清楚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才能对症施策。从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来看,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基层党政机关习惯机械性的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不结合本地区实际,盲目地照搬照抄,甚至“一刀切”,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导致工作落实有偏差、打折扣。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不愿深入基层,不善做群众工作,工作浮于表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待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庸懒散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在镇村干部身上屡禁不止。吃拿卡要、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侵害群众利益、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及政府采购等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禁而不绝。在社会救济救助、脱贫攻坚、惠农补贴等惠民政策执行及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优亲厚友、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截留等问题。六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损害集体利益、坐收坐支、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国家未来发展蓝图,为保障十四五规划健康起步,就要集中全力清除“四风”问题这块绊脚石,剖析“四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少数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只是针对极少数,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存在空白和漏洞,加之存在执行不严格,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到位,导致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牢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淡化。找出病因治弊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落实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机制,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强化纪检机关专责监督,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重视党员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党员知情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作用。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鼓励群众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参与监督;发挥村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监督的作用,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健全基层治理机制。针对发现的“四风”和隐形变异问题,深入剖析发生根源,找准问题症结,通过完善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四风”问题的土壤和条件,清除病灶。同时规范权力运行,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严肃责任追究惩治。坚持抓常抓细抓实看住重要节点,聚焦“关键少数”,紧盯享乐奢靡和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对苗头性、倾向性的“四风”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对顶风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于办结的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各部门要严肃对待“四风”问题,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