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迎来一年中色彩最为绚烂的季节,郁郁葱葱生姜地、金灿灿的万寿菊、挂满红果果又开着小白花的油茶林……一项项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成果如同颗颗明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景。
近年来,文山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盯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面对既要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文山州纪委监委对标省委、州委部署要求,坚持把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将其作为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文山行动的重要抓手,成立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专班,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开展精准监督,助力跑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加速度”。
乡村振兴领域点多、线长、面广,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专职监督作用的同时,还须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州纪委监委横向加强和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等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联动,通过细化工作清单、监督清单,建立起党委(党组)主抓直管、责任单位分块落实、纪委监委监督协调的清廉建设工作体系,形成共推共建、共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纵向则压紧压实县(市)、县(镇)党委、政府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部署、惠民政策、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以片区协作的形式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是文山州做实乡村振兴领域政治监督的关键一招。
州纪委监委制定了《文山州纪委监委机关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片区协作机制(试行)》,在州纪委常委会的领导下,建立“副书记(副主任)+领衔常委(委员)+1个监督检查室+1个审查调查室+N个派驻(出)机构”的5个监督执纪执法协作片区,再由各协作片区各自选派精干力量组成监督检查组,围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战略举措的落地落实,村振兴领域的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等11项具体内容,采取“四不两直”“边监督边移送”等方式开展一线监督,变“单兵作战”为“集群战斗”,增强了专项整治的监督力量。
“今年8月,我们以片区协作的形式围绕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了第二轮家监督检查,累计发现政策落地见效、脱贫人口就业增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29个,移交问题线索44条。”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步将强化跟踪问效,确保问题逐一整改销号。
此外,州纪委监委还认真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持续深化运用“季调度、年总结”晾晒机制,定期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专项整治情况进行通报、晾晒,激励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主动作为,把思路变成行动、用行动干出实效,以有力监督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496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9人,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19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1份,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06件209人,追缴违纪违法资金 10022.31 万元。(查为媛 张信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