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群众怕来反映问题怎么办?宗族关系复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群众参与率低怎么办?针对这些基层难题,文山市在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中,充分把握对村巡察试点机遇,立足“老、少、边、穷、山”等市情特点,总结出一套“文山模式”,不断深化拓展试点成果,打好村级巡察组合拳,把利剑直插基层,持续发力推进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高质量全覆盖。
落实主体责任,多措并举高效推动
针对村级巡察工作体量大,抽调人员难等问题,文山市着力在制度机制、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为巡察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把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纳入市委巡察工作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坚持市级巡察和村级巡察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制定《文山市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文山市选派干部到巡察岗位培养锻炼实施办法》等20余项制度,不断提升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程序化、规范化水平。为着力提升巡察干部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人员结构优化配置,按综合协调、党建工作、财务审计等兼顾各类人才入库,把新任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纳入人才库,每轮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专业力量参与巡察。另一方面,在固定巡察干部上加力,新增4名巡察办人员编制,构建“一正两副”巡察办领导班子,配齐配强5个巡察组15名巡察干部,不断夯实优化巡察干部队伍。
紧扣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聚焦
根据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差异的实际。文山市注重区分村和社区两个主体、两种类型,因地制宜,围绕“三个聚焦”,分类施策,精准监督。在对村巡察中,重点关注脱贫攻坚、各项惠农利民政策落实中的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社区巡察,重点关注在征地拆迁、项目落地、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社区服务治理、“三资”管理等工作中的小官巨贪、涉黑涉恶等问题。同时,采取“巡村看乡、乡村同步”的方式开展巡察,在巡村(社区)的同时,同步对乡镇(街道)党(工)委开展巡察或巡察“回头看”,做到一次动员、一次反馈、一并整改,全乡(镇、街道)整体提升。
构建整改体系,利剑出鞘成效彰显
巡察见成效,关键看整改。为确保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取得更大成效,该市把推动巡察整改作为巡察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责任闭环、建立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整改机制体系,针对监督责任、整改主体责任,由巡察组专属定制问题清单,压实整改主体责任。鉴于村(社区)整改能力不足的实际,在派单过程中,实行乡村“同体同责”、主体责任“同步走”、部门主责“牵头走”,明确挂钩村(社区)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作为挂钩村(社区)巡察整改的牵头领导,负责指导督促协调村(社区)巡察整改工作,有效避免了村(社区)整改,乡镇(街道)当“看客”的情况。压实监督整改责任。向市纪委监委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和市级分管联系领导进行反馈派单,明确监督责任,市级分管联系领导承担督促协调整改责任,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负责日常监督责任,做到定责明责,形成责任闭环,确保巡察整改责任不落空,问题整改不漏件。
2018年至今,文山市共开展6轮141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进驻,覆盖率为100%。前5轮共发现问题2077个,完成整改1949个,移送问题线索62件,办结44件,立案1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问责14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26人。 (伍尚洲 吕玉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