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清晨,马关县夹寒箐镇的油菜花海泛起金色波浪,一架载重50公斤的农用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急促的“嗡嗡”声,机体下方喷出的雾状农药形成均匀雾帘,精准覆盖每一朵油菜花。
“你们看,这机器一天能喷600亩地,比我们背着喷雾器干半个月还强!”村民王大爷激动地对正在田埂上查看作业的马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道。
近年来,马关县紧盯“油瓶子”,充分运用耕地轮作、产油大县、扩种油菜等项目,大力推进无人机“飞防”社会化服务。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为油菜的高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科技惠农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离不开有效地监督。
马关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深化“室组地”联动,聚焦农业科技应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针对无人机“飞防”作业,从项目招标、资金使用到服务质量,实施全链条监督。
在资金监管方面,该县纪委监委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查阅账目、比对数据、实地走访等方式,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流向“飞防”项目,防止出现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
服务质量也是监督重点。纪委监委通过向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收集群众对“飞防”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无人机作业存在漏喷、重喷现象,立即责令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同时,督促农业农村科技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建立了问题反馈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在各乡村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农业科技应用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收到的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随着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无人机“飞防”技术在该县得到更加广泛、高效地应用。截至目前,共开展无人机培训5期200余人,已完成5轮大面积“飞防”作业,惠及1926户油菜种植户,油菜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马关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为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