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某村委会干部赵某认真逐条逐句研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学习心得。谁能想到,一年前,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他,整日情绪消沉,对工作提不起劲头,甚至萌生了辞职的念头。直到县纪委监委的到来,通过几次谈心谈话,才让他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赵某的转变,源于县纪委监委回访教育组精心制定一份个性化回访方案。初次与他谈心时,发现他总是低着头,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回答问题也是支支吾吾。通过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村民交流,了解到赵某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卑,既怕村民埋怨,又担心领导同事对他有看法,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在工作中证明自己。
针对这些问题,回访教育组为赵某“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先结合其所犯错误,深入浅出地讲解剖析党纪法规,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特意安排其参与村级财务交叉检查,通过工作实践逐步找回自信。
像赵某这样的回访教育“定制诊疗”服务,在丘北早已不是个例。一直以来,丘北县纪委监委始终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回访教育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帮助受处分干部放下思想包袱,重燃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具体工作中,丘北县纪委监委紧扣访前、访中、访后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开展工作。访前,依据受处分人员的违纪情形、性格特点和工作经历,制定详细的回访方案,明确回访时间、方式和重点内容;访中,采取“入户访+深入谈”的方式,与回访对象拉家常、谈心事,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访后,认真梳理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教育—监督—整改—提升”的闭环,确保每一次回访都能精准有效解决问题。
“最怕同事背后议论。”该县某县直部门干部李某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受处分干部的心声。为了打开他们的心结,县纪委监委创新采用“拉家常”式回访,在深入了解回访对象的性格、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聊天,倾听内心的烦恼,并定期开展“回头看”,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发现李某擅长写作后,推荐他参与单位的信息宣传工作。如今,他撰写的多篇稿件被上级部门采用,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在丘北县纪委监委的回访台账里,每一份档案都贴着“疗效跟踪表”。某村委会主任曾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那段时间,他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工作也频频出错。对此,回访教育组对该村近三年的财务收支明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核查,发现存在票据缺失、审批流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随后,指导他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同时,督促乡(镇)协调财务业务骨干驻村两周,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收支分类记账,到最后的公示公开,进行全流程示范教学。还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如今,这个村不仅补齐了历史账目漏洞,还建立起“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示公开”的双重审核机制,成为全县村级财务公开的示范村。
从“一蹶不振”到“重新出发”,从“自我否定”到“自信满满”,丘北县纪委监委的回访教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受处分干部的心结,帮助“跌倒”干部重新找回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回访教育53人次,帮助干部解决实际问题11个。(王灵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