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富宁县谷拉乡谷桃村,一片片翠绿的桑园随风轻摆,蚕房里沙沙作响的蚕食声,正为村民奏响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桑蚕产业是谷拉乡的特色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为护航桑蚕产业长足发展,谷拉乡纪委工作人员深入桑蚕种植基地、农户家中,与种植农户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惠民惠农政策落实、职能部门服务保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农组长,今年桑蚕产量如何?销路有没有问题?”
“我家种了50多亩桑树,一个月可以养两批,都有老板来收,不愁卖,今年我家大概有20来万的收入,比去打工强多了。”谷拉乡谷桃行政村龙金小组组长、桑蚕种养殖户农星敏向工作人员介绍。
为守护好群众致富“金钥匙”,富宁县纪委监委积极履职,灵活运用“室组地”三级联动监督模式,结合片区协作工作机制,紧盯桑蚕产业奖补、技术培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架设监督“探头”,着力疏通影响产业发展壮大的“痛点”“堵点”。
剥隘镇甲村依托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充足日照和丰沛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一村一品产业。此前,富宁县纪委监委在该村开展走访时了解到,部分种植户因缺乏标准化养殖场地、生产设施陈旧、技术指导不足、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益。工作人员立即将问题反馈至县农业农村局和镇党委,督促组织农技人员“送技下乡”,协调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多措并举为蚕农纾困解难。
目前,甲村通过制定专项产业发展方案,积极申报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将废弃变电站建成甲村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建成700平方米示范养殖区,将六益村老校舍改造为400平方米的集中养殖点,为合作社和示范带头群众搭建更好的示范平台,为群众创造更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富宁县纪委监委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的重点内容,聚焦八角、油茶、甘蔗等本土特色产业项目资金发放、农技培训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同时,紧盯村干部作风这个关键,通过整合村级监督力量、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小微权力”运行清单等举措,为产业发展构筑坚实的清风屏障。
针对督查发现问题,富宁县纪委监委创新运用“问题台账+责任清单”监督模式,建立“双反馈、双销号、双问责”工作机制,采取工作提示、任务派单等形式,同步向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传导整改压力。聚焦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实行“发现-整改-治理”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查摆问题78项,完成整改44项,完善制度机制3项,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赵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