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旗帜鲜明支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安徽省宁国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宁国市关于为被错告诬告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的实施办法(试行)》等要求,在澄清正名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细化程序、理顺机制。
“感谢市纪委监委对我的问题予以澄清,这让我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方式方法,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近日,市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谢某某在不实信访举报澄清会上表态。
“监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职责和第一职责,澄清工作是精准监督的具体表现之一。”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陈启宏全程参与了反映谢某某的信访件核查工作,他说:“与查实件相比,办理查否件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更加全面细致的核查。只有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能经得起社会各界的监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该市人民法院进行的两起不实举报澄清会上。“个别举报者在自己诉求得不到法律支持的情况下,夹杂进个人私欲,认为法官枉法裁判,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恶意举报,干扰了干事创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谈起这两次不实信访举报澄清会,市纪委监委驻市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峻显得有些无奈。
做实做细澄清正名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不实举报周密核查的基础上。为此,市纪委监委建立了澄清正名联合审查制度,对经查不实的信访举报,由信访室牵头,会同相关纪检监察室、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审理室及核查组人员,对核查程序是否规范、证据是否完备等逐一把关,对符合条件,予以联审通过;发现存在核查不彻底、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的,予以退回,核查、完善材料后再重新提交联合审查。市纪委监委今年累计澄清6件不实举报,均严格执行了联审制度,并经市纪委常委会或监委会会议研究决定,才能予以澄清。
值得一提的是,市纪委监委还将协作区作为澄清正名的平台,扩大澄清正名的影响力。不久前,市纪委监委收到关于反映南极村两委成员谢某某的信访举报,反映其在负责农业支持补贴申报工作期间,家中无田却从2015年至今享受农补问题。根据信访件临时协作工作机制,决定由第二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对该信访举报进行核查。协作区成员精心研判核查,多次赴南极村调查核实,到乡农办、国土等相关部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村民组长及周边村民,最终确定信访举报属不实举报。随后,该不实举报在协作区所辖乡镇范围内予以澄清,让被诬告错告者吃了“定心丸”,释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