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评论之窗

问“剑”破局折射出的作风问题

来源: 文山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5-25 00:00

小小一杯酒,20余名领导干部。2023 27日至11日,在大理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习培训期间,剑川县派出的11名参训学员,其中不乏县级一把手,违反党校纪律规定,聚餐饮酒,接受吃请等行为被处理的事件令我感到震惊。

看了相关警示教育材料之后,我细思极恐作为文山市的党员干部,类似利用学习之机,相互邀约吃请拉进感情不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么,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违规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并非享乐之风盛行越吃越好罢了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酒风盛行,其中不乏无酒不成席”“酒是感情的催化剂”“感情深一口闷”“酒后吐真言”“酒品就是人品等思想,让本来是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感情的出发点,变成了酒桌上的觥筹交错,最终从喜剧演变成闹剧,上演一幕幕醉酒后的丑态,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再到各地禁酒令,在从严治党的格局下,各级党委政府已将整治吃喝等歪风邪气作为作风建设的重头戏常抓不懈,但部分领导干部把纪律当儿戏,任性妄为,顶风违纪,充分反映了四风痼疾仍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顽瘴存。酒杯虽小,党风事大表面上看是人情往来、实则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怪,根本还是党性意识、规矩意识不强。五天培训四天酒折射出的是纪律意识淡薄、敬畏之心弱化,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抬头。作为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纪党规、要慎独慎微,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政商观,不能因破矩、以破纪,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时刻牢记我是谁”“成为谁,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思想自觉特别是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更应该讲规矩、明法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子,切实维护各项法律权威,从根本上转变披着人情往来外衣的不良作风习惯,共同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问破局》警示教育片中,看似简单的吃吃喝喝,折射出来的是干部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的弱化,让人警醒,发人深思,必须把片中人的教训,变成立在前面的镜子,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举一反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管住手、管住嘴,转变观念,不将民风民俗和政治规矩混为一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把干净作为底线,把干事作为本分,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坚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始终保持工作激情,饱含激情投身事业,坚持清清白白做人,把干净作为底线,把干事作为本分,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坚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始终保持工作激情,饱含激情投身工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初心、担使命,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自身底色不变、小节不失。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仅个人要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更要做好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教育和管理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做到走又走吃请问题不仅仅毁掉的是政治前途,个人名节和经济财产,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干部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中央纪委先后十余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但有些干部还是不收敛,对中央八项规定置若罔闻,顶风违纪,毫无忌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再精彩不过的论断,彰显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毅力,从严治党将成为新常态,作风建设必须落地生根。千万牢记酒局事小,作风事大,今天越过了党纪红线,明天就有可能触碰法律底线。作为党员干部应该要以此为鉴,深刻吸取经验教训,时刻以党章党规为准绳,检视自己的言行,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摒弃侥幸心理,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夯实纪律作风防火墙,真正把工作干好、把小事干实。要以典型案例为鉴,明底线,知敬畏,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砥砺奋进,在廉洁干事、干净成事中树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邵永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