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工作

【网评】从《扁鹊见蔡桓公》解读巡视工作

来源: 富宁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2-12-20 17:54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医术高超的名医去见了一位君主,第一次见面,名医告诉君主说你有疾病在肌肤里,吃汤药就可以医治;第二次见君主,名医告诉君主疾病已经到肌肉里,针灸可以医治;第三次见君主,名医告诉君主疾病已经到了内脏,再不治疗会更加严重,但名医的三次提醒并没有得到君主的重视,反而引起君主的不悦,名医第四次见到君主时,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离开了,君主很奇怪,于是便派人去追问这位名医,名医说,君主已经病入骨髓,我已经不能为他医治了,几天之后,这位君主病发身亡,而名医已经逃到他国。

这是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而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依旧还有很多人对巡视工作不了解。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思想”依然存在。

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非常严肃的监督工作,不是摆样子。巡视是对被巡视党组织政治生态的集中检阅,主要围绕推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开展监督,从而进一步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被巡视党组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理解巡视的内涵,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自觉把巡视的聚焦点、着力点放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特别是落到实际行动上、具体工作中。

巡视是“政治体检”,是把脉开方“治未病”。巡视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问题,促进被巡视单位改进工作,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治体检”。但由于多种巡视工作是对现有合格干部的正面保护原因,被巡视单位的一些干部错被误解、误传为有问题的干部,导致巡视工作“不受欢迎”“不受待见”。被巡视单位应正确认识巡视的意义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早发现、早制止、早提醒”,对巡视巡察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小问题还没有发展成为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之前,可以通过谈话提醒、函询约谈等措施,把错误纠正在萌芽阶段,帮助我们的党组织从小问题中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做到以巡促改,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单位更加健康、良性地发展,真正体现上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管与厚爱。

作为被巡视党组织,一定要摈弃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思想,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政治态度,正确认识巡视工作。作为“体检医生”的巡察干部,要有如扁鹊一般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也要有始终代表党组织的政治立场,认真、负责、严谨地开展巡视巡察工作。

        读懂了“政治巡察”,也就理解了“政治体检”,只要牢牢把握住巡视的政治核心,那无论是被巡视党组织还是巡察干部,都如航海的船只,永远不会偏离方向。(岑丹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