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父老乡亲,巡察组进驻花甲乡巡察两个月,欢迎大家如实向巡察组反映问题……”一个艳阳高照的街天,富宁县花甲乡农贸市场里响起汉、壮、苗、瑶四种语言轮番播报的巡察信息,一长排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宣传展板前围满群众,巡察工作人员正在接访“摊位”前热情地与群众交流。这是富宁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花甲乡开展巡察时利用赶集日开展宣传的一幕。
“巡乡带村”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富宁县委各巡察组创新宣传方式,变“等上访”为“走出去”,充分利用赶集日“摆摊设点”搭建巡察“咨询平台”,把巡察监督从“机关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以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制成警示教育展板,结合地方实际用通俗易懂、利民便民的方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详细讲解、宣传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举报方式,并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和反映的民生问题,零距离查找隐藏在背后的问题,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拥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
为提升巡察工作质效,拓宽发现问题渠道,巡察组灵活宣传方式,将巡察公告等内容译制刻录成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语言宣传音频,设置流动宣传车、利用村村响小喇叭等方式循环播放巡察内容,引导群众到巡察组驻地如实反映问题。同时,该县以“互联网+”搭建巡察“直通车”,实行“码上反映”“码上办理”,各巡察组通过发放微信二维码宣传单,让群众扫码即能进行反映、举报。此外,在各村设置“巡察组联系信箱”,让路途较远、出门不便的村民就近反映情况的同时,还分组进村入户开展上门走访,走村串寨倾听群众声音,零距离直面群众收集问题线索,消除群众顾虑,真正把问题从一线“捞”上来。“向巡察组反映问题以后,没多久我们的钱就打进卡里面了,感谢巡察组的同志帮我们追回了拖欠三年多的血汗钱!”面对来访的巡察干部,领到“迟到”3年血汗钱的13名村民连连称赞。
据悉,十四届富宁县委巡察启动以来,共设置“巡察组联系信箱”50个,张贴巡察公告300余份,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走访群众619人次,受理群众反映诉求问题202件,形成专项报告1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个,移交问题线索37条。(张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