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部署。既有总体性要求,也有方法论指导,还有系统性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使命任务,二是阐明了基本原则,三是提出了实现路径,四是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些新要求新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数人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正是对这种精神的赓续传承。
新征程上怎么做?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我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近年来,一大批文艺作品火爆出圈,广受欢迎,让人们感受到了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力量。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红色旅游热度攀升,“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昆曲、京剧演出等不断亮相国际舞台……走出去的中华文化正彰显出强大的魅力。
目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形成,配合元首外交、重大主场外交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多边、双边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各类品牌活动影响深远,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日益完善,中华文化日益彰显强大魅力、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闻媒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加大外宣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更多更好运用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文化自信自强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将使亿万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有了这样的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就更有信心去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