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时政头条

强化监督执纪 推动移风易俗

来源: 西畴县纪委县监委 发布时间: 2022-12-20 00:00

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一段时间以来,“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一婚十年穷”……农村高价彩礼让一些青年“望婚兴叹”。彩礼原本是一种仪式化交流,有利于情感表达,但高价彩礼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形成攀比之风,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有些不法企业甚至把彩礼作为噱头来营销,搬出了“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的噱头,为民间陋习“煽风点火”。

被彩礼“绑架”的婚姻,绝不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貌。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是惠及千家、福泽万户的民生好事,更是引领和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的社会大事。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树新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监督重点,聚焦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重点问题,紧盯党员和干部这个关键,坚持纠树并举,督促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要把推动基层移风易俗与清廉村居、清廉家庭、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互融共促。联合宣传、妇联、农业农村、文化等部门,创新形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群、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断营造“人人参与移风易俗、人人反对歪风陋习”的良好氛围。

在畅通举报渠道方面,结合相关部门,通过微信、电视、广播等平台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问题线索;加强与系统外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摸排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以及在移风易俗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响应“婚事从新”“丧事从简”的倡导,带动广大群众破陋习、树新风。

紧盯移风易俗的重点环节,细化监督措施,做实日常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民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察访的重要事项,深挖问题线索。坚持制度引领,抓住重点人、重点事,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行“申报+协报+核查”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提前填写申报表,报本级纪检监察机关,各级纪检检察机关要审核把关做好登记,并适时安排人员实地核查,对报备情况不属实的,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做到靠前监督、跟进检查、随时纠偏。持续紧盯“关键节点”,紧抓“关键少数”,针对党员干部违反规定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行为,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

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顶风违纪的问题线索,实行“一案三查”,既查直接责任,又要倒追所属党组织领导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依规依纪依法快查快处,严肃追责问责,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严肃查处违规操办行为的强大震慑。同时注重发现正面典型,对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遵规守纪、执行村规民约较好的村干部做好宣传,正风气、树导向,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持续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为移风易俗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把推进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制度化作用,将操办婚丧事宜具体标准、规范操作方法、奖惩机制纳入村规民约,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适当简化程序、统一标准、减少花费。同时,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形成刚性约束制度,全力构建村居风气清朗向上、村居文化崇廉尚洁的良好格局,有效遏制农村歪风陋习,让风清气正蔚然成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