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文山要闻

文山:乡村劲吹移风易俗新风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 发布时间: 2022-10-26 14:40

为持续深入巩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成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用好用活“四种形态”,采取警告、严重警告等党纪处分以及提醒谈话、批评教育、通报、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等组织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进行严肃处理,引导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节约、抵制浪费,着力实现以清朗党政政风带节俭社风民风。


“我们要克服人情攀比的问题,不能看着别人家办,你们也跟着办,而且你家已经是第二个了,不能再办了……”日前,丘北县双龙营镇纪委接到双龙营村王某要为儿子举办周岁宴的问题反映后,及时组织村务监督员、村级监察联络员进行劝阻和教育,并发放“严禁大操大办告知书”,最终说服王某收回已发出的60份请柬。


在丘北的一些偏远农村,村民“盖一层房子请一次客、生一个娃请一次客”的情况还较普遍,群众怨声载道。县、乡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跟进精准监督、靶向治疗,公布举报电话,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今年1—9月共阻止满月酒、搬家客、过寿宴等27起,劝阻31起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既制止了一些为了敛财举办的“无事酒”,又解决了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过重的问题,“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理念正深入人心。


“现在好多了,压力也小了,以前9、10月份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有4、5次客,不是进新房就是办生酒(寿宴)、周岁酒,每次还至少要挂100元的礼。”谈起农村移风易俗的变化,丘北县双龙营镇马者龙村一村民深有感慨。


在广南,县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民政、妇联等部门,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抓手,在结合村情、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把滥办酒席、天价彩礼、攀比炫富、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写进村规民约,全村人共同遵,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软任务”转化为“硬措施”,狠刹农村婚丧喜庆等歪风邪气。


“以前,村里办事讲场面、摆排面,办酒席四处借钱,娶个媳妇背身债。现在村里明确规定操办红白事宴请人数控制200人以内,满月、乔迁、过寿等都不能办宴席,而且事前必须到村委会报备,宴请当天村上还安排人员到实地监督检查有没有超标,崇俭戒奢已蔚然成风。”广南县坝美镇项洞村群众对村里刮起的“节俭风”表示支持和赞许。


麻栗坡县则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为抓手,通过“立约、传约、践约”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减轻群众负担。农村办酒实行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各村由村民选举成立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照“本人或本人子女书面申报——村民小组长核实签字——红白理事会集体讨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审批”的程序审批办酒,力求有内容、有特色、有重点,做到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特。全县107个村(社区)均建立健全“四会”组织,并依托“清廉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环境卫生文明户”等评议活动,倡导高尚人格,使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杜绝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广大农村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的少了,婆媳吵架、邻里不和的少了,赌博酗酒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天更蓝、水更清、文化氛围更浓、人居环境更优,农村处处洋溢着幸福与祥和。


“董马乡陆家寨村小组联合党支部书记邓某某通过口头邀请、发请柬和打电话的方式宴请亲戚朋友,举办乔迁宴20桌,收取礼金2300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鸡街乡海子村党总支原副书记王某某采取口头告知、言语意会等方式邀请亲友480余人,为其孙子操办周岁宴60余桌,收受礼金3万余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为推进移风易俗,西畴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党组织书记这个群众身边的“关键少数”,依托细密严实的日常监督和重要时间节点的专项监督,精准纠治分批操办、他人代办、只收礼不设席、电子红包等隐形变异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以管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少数”,引领带动村组里的“绝大多数”,通过管“头雁”带“雁群”,把广大农村群众从“无事酒”“人情债”“攀比疯”的支出负担和人情绑架中解放出来。


通过加强监督教育,严防了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实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劲吹壮乡苗岭,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王灵惠、陆毅芳、刘显贵、张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