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纠“四风”问题工作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常谈常新的政治话题,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为了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监督治理,纪检监察部门在监督执纪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始终如一的历史担当、为民无我的崇高境界、兴党强国的使命情怀,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让“四风”问题染黑“十四五”规划的政治底色,让“十四五”规划能在干干净净的政治画卷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作中存在的“不起眼”的形式主义。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的政治生态已经趋于好转,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一些小方面的形式主义还是难以避免。比如:一是有时一个会议上多次更换会标,为了开会而开会。这也是现在工作中容易令人左右为难的一个问题,不开会,出问题了会被追责传达精神要义不及时不到位,如果一味开会,乡镇工作大多数工作是需要下沉到村上才能开展的,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二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几年,要求公职人员和群众安装的官方APP很多,群众对此反应很大,一个原因是群众不具备操作多种APP的能力,一个原因是这些APP其实只能提供部分功能,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三是养老保险要求农户自行在手机上申报缴纳,但农户要不就是没有智能手机,要不就是文化水平低,无法自行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一是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加强督促党政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寻求突破性的方式开展工作,比如会议的传达相关部门可以形成传达提纲,放至工作群共享,让干部职工养成阅读群文件的习惯性,并自行抽时间记录学习内容,而不是非要靠开会打电话传达才能起到效果。二是针对APP下载安装的问题,相关涉及部门单位应该整合发布APP,让一款APP能够具备多项功能,并且这些功能要实际能够操作,而不是表面宣传,实际无法使用。
“微政治圈”中凸显的官僚主义。村委会算是政治生态中较为微小的一个圈层,但却有着层小量大的特点,因此村委会中微观层面的官僚主义还是不容忽视的。在某些乡镇的部分村委会,“新人”领导要到这里开展工作,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不是熟悉这里工作,而是熟悉这里的人际关系,熟悉支书、副支书、副主任这些村委会“核心”人物的性格癖好,摸清楚这些才能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村上有着这样一句话“哄不好支书,开展工作难上加难”。上述问题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想一次性根治很困难,这个问题的存在离不开中国的人情社会的思想,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人情世故的问题,往大了说,是变相吃拿卡要的问题。
针对村委会请吃吃请问题,随着“减岗增薪”政策的落实,这个问题会随着村“两委”换届后村班子成员的整合将会有所缓解,但笔者认为,我们也要看清一个现实,当选的“核心”人物基本是没有变的。这其中不乏已经习惯了往常“套路”的村干部,这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这类村组干部的监督提醒,屡教不改的适当采取强硬措施,以改变这类人习惯了的往常别人下村开展工作要请自己吃饭喝酒“求”自己“照顾”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地位,肃清最基层的政治生态问题。
办公室里的享乐主义。在乡镇工作中,我们或听说或遇见过这样一群人,年龄算单位上的“老人”,每天悠哉悠哉上班,工作就是看看报纸刷刷手机,还经常倚老卖老,张口闭口“我不会电脑、我搞不清楚”,占着岗位不干工作,只想每天自在的上班下班,到时间领工资,这类人实质上就是典型的办公室里享乐主义的典型。由于早几年的乡镇管理较松,工作任务较轻,让这些人年轻时养成了上班“喝茶看报”的享乐习惯,大多数工作技能已经退化,再加上自己比后进单位人员年龄大,更是助长了他们懒惰的思想。
笔者认为,对于想在岗位上“不干事,单纯领工资到退休”的这类人,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一是加强对单位职工的考勤监督,杜绝迟到早退问题出现。二是对上述这类人员早发现早提醒,对有这些问题苗头的人员可以进行单独谈话提醒,若是仍然对约谈置之不理,可以建议乡党委政府,对这类人群提出提前退休的建议,让他们提前回家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
乡镇是政治生态金字塔里底层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到达某一层级的岗位才会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笔者不予否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现在在哪?在乡镇。现在年轻人大都是从乡镇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乡镇的政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未来是要“鱼”还是“熊掌”的政治选择。因此,纪检监察部门要谨防腐败对年轻人“温水煮青蛙式”的潜移默化,让问题从根源处得到遏制,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扑得下身子,用好用对手中的权利,成长为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让我们的“十四五”规划能够落地生根。( 殷迪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