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风廉政 > 评论之窗

紧盯“一把手” 推进“三不腐”

来源: 麻栗坡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2-26
       在一个地方和单位,“一把手”对那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负总责”,任重权力;在一个领导班子,“一把手”处于“班长”位置,地位特殊。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只有盯紧盯住“一把手”,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清除他们思想贪欲痼疾,通过监督的合力,才能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有效制度;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对“一把手”监督提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一步强化权责对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决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关键就是要死盯关键环节,严把“三关”。盯紧“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抓好重要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审批、重要人事任免安排、大额度财务开支事项“三重一大”的监督。严把“三关”即:用人关、用钱关、重要项目审批关。
增强对纪法的敬畏。领导干部思想一度蒙生贪欲,一旦尝到“油水”的甜头,贪婪的欲望就难以打住,对制度、法纪就不敬畏,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法律底线、纪律红线、制度防线不能触碰、道德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明确权力界限,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
       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其中的“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抓住“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监督工作的“牛鼻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力量,紧盯“一把手”廉洁自律和履职用权情况,以联动监督推动实现联动治理。群众的眼睛最雪亮。一个地方、部门、单位的“一把手”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他们的优劣功过是非,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所以,贪官一般不怕官僚主义,而最怕人民群众。上级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职能监督部门,要善于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要深人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掌握第一手资料,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在社会上形成一张无处不在的权力监督之网。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能够监督和敢于监督“一把手”的氛围。
       实现监督全覆盖。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要以加强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为突破点,释放明确信号,让下级“一把手”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由不愿被监督转变为主动、自愿接受监督。充分发挥上级“一把手”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与下级 “一把手”谈心谈话、提醒警示,既谈在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也谈针对具体个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正做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实现监督全覆盖。强化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还必须健全和完善惩处机制。即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哪一级“一把手”,也不管其党龄长短,功劳大小,只要是违反了纪律,决不能心慈手软,要发现一个,严肃处理一个。特别是对于跑官、买官、卖官者,要进行严厉惩治,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违纪、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