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份有张连续7天的差旅费报销单,出差事由是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可2月份是全国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各级各部门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流动受严格管控。”云南省文山市委第六巡察组的同志小梁翻看市科技局财务资料时,不由心生疑惑。
小梁将此事报告给了巡察组长,组长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一个小组对市科技局2020年以来的差旅费进行全面排查,查阅相关管理制度、外出报备台账,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该问题。另一个小组找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
“你单位工作人员下乡、出差,是否需要填报外出办事登记表?”巡察组杨副组长直问当事人。
“要填报的。”
“那2020年2月11日至25日期间,你下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否填报了?”
“没有。”
“那谁和你一起下乡?”
“就我一个人。”
“你下乡回来报销该笔差旅费时,有关审批人员是否向你核实过下乡相关情况?”杨副组长又问道。
“没有。”该同志满脸通红。
……
谈话结束后,两个小组召开碰头会,经过研判,认为该同志有虚报差旅费的可能,巡察组决定再对当事人进行一次谈话,进一步核查清楚事实。
第二天,该同志按照要求来到了巡察组谈话室。
“关于你报销的这笔560元的差旅费,我们了解下来和你说的去乡镇开展脱贫攻坚挂包帮工作有所出入。今天想和你再次核实该问题,也请你放下思想包袱,谈话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现在对于这笔差旅费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冯组长一席话点醒了该同志,“这560元是当时我向单位预支其他开支时剩下的钱,是我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数额不大,就填了差旅费报销单用来冲账。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待会我就去退还这笔差旅费,并且向单位的领导作深刻检讨。”
一笔“莫须有”的下乡差旅费让巡察组发现了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苗头性”问题,也看到了该单位在执行财务审批制度时不严不实问题,随后,巡察组将此作为立行立改问题,要求市科技局以点带面对差旅费报销情况作全面清理,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 (冯云荣 杨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