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政策好,帮助我们村建了公共厕所,但这才使用了不到两个月,厕所管道就堵了,也没有人来管。”
“现在这个厕所外面看着亮亮堂堂的,里面脏得很,脚都踩不下去啦!”
2022年3月,文山市委第五巡察组来到古木镇古木村委会走访群众,一提起集贸市场门口新建的公共厕所,周边的群众无不怨声载道。
“这个情况你们向村上反映过吗?”
“反映过啦,还是没有人来处理。”
“你们放心,如果情况属实,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随后,巡察组一行前往实地一探究竟,只见公厕确如村民所说,虽然厕屋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但里面十分脏乱,厕坑乃至走廊到处是粪便堆积,光鲜的外表与不忍直视的内部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不用说稍一靠近就能闻到的熏天臭气。
这座公厕位置就在市场门口如此显眼的位置,怎么会变成这样都没人注意到呢?
原来,去年10月古木镇政府和村委会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解决赶集群众“如厕难”问题,筹集资金在集贸市场门口修建新的公共厕所。但建成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保洁人员,只能暂时由垃圾清运人员顺路清运垃圾,没有专人负责清扫,加之少数群众卫生意识较差,导致情况愈演愈烈。短短两个月时间就从村庄“新秀”变成了“新疾”,如今不光不能正常使用,还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农村建设公共厕所,本该是利民惠民的好事,但由于个别镇村干部作风不扎实,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不及时,虽然看起来堵的是厕所,但其实堵的是老百姓的心啊!”组务会上巡察组浦组长感叹道,并马上按照工作程序,将该问题移交古木镇党委,要求立即整改。
就在发现问题的第二天傍晚,巡察组走访结束返回工作驻地的途中,遇到了在路灯下加班加点疏通公共厕所的工程车。公厕旁指挥工作的村干部向巡察组介绍,现在厕所保洁工作已经纳入后勤保障员工的合同履职范围,每周将清扫2至3次,公厕内也张贴了爱护卫生宣传标语,一定会让公厕发挥应有的所用。听到这样的安排,大家终于放下心来。
厕所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通了,老百姓的心也通了。在对村巡察中,巡察组经常会遇到这样鸡毛蒜皮的事,可是,谁又能说这样的事是“小事”呢?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村巡察工作的意义,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这样一件件的烦心事。(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