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省纪委省监委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服务保障全州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和谐发展、辖区八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稳定脱贫摘帽、实现全州与全国全省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2118件次,处置问题线索6958件,立案3633人,采取留置措施12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77人,移送检察机关180人,挽回经济损失12767.5万元。
突出政治监督,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图为:2021年2月19日,州委书记陈明到州纪委州监委调研,听取全州纪检监察工作汇报,并看望慰问纪检监察干部。
纪检监察监督是政治监督。五年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守职能职责定位,突出政治监督,为全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除“障”。
深化政治教育,突出政治监督,落实“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忠诚履职之本和常委会“第一议题”,通过召开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等方式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高。
图为:2021年7月29日,州纪委州监委理论中心组第六次集中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政治监督有力有效。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要求,加强对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六稳六保”、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监督,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围绕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督促各级党组织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余毒和付加兴、黎家松、熊荣元等恶劣影响。加强换届风气监督,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五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61件68人。
强化监督职责,精准执纪问责,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
——协助州委制定出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派单制,实现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
——聚焦“关键少数”,推行县(市)、州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向州纪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制度,探索对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每月“零提示”制度,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廉政情况报告、“八小时以外”监督问卷调查及测评,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图为:2019年8月6日,县市党委书记向州纪委常委会专题报告主体责任会议。
——认真落实“2+1+1”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检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蹲点式”调研监督、“体验式监督”、政治关爱式谈话,加大“面询”和函询结果抽查核实力度,推动监督近距离、可视化、规范化、常态化。
——创新制作信访举报“一书一视频一流程”,规范信访举报工作。
——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真诚关爱和挽救犯错误的同志,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实现全覆盖。五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9009人次。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政治巡察,巡察监督实现有形有效全覆盖。
——利剑作用充分彰显。组建州县两级巡察机构和巡察人才库,制定出台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实施办法等制度,落实“三个汇报”机制,实行“三个倒序排名”。制定九届州委五年巡察工作规划,实现州委巡察、县(市)党委巡察、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三个全覆盖”。五年来,全州共巡察党组织1672个,发现问题37756个,移交问题线索1756件,立案查处41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6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
——巡察整改落地见效。出台巡察整改监督办法,压实整改“五个责任”,明确“五步流程”,开展巡视巡察整改“大起底、回头看”,推动反馈问题真改实改、全面整改。九届州委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8.7%。
——对村巡察出新出彩。扎实推进对村巡察全国试点工作,探索实践“巡乡带村”“直接巡村”,形成具有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特点的对村巡察模式,经验做法4次在全国县级巡察办主任提级培训班上作交流,对村巡察故事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刊载182条,省委巡视办、中央巡视办先后到文山召开现场推进会和调研座谈会,向全省全国推广“文山经验”和“文山模式”。马关县“背包巡察”经验在全省适宜地区推广。
坚守为民情怀,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守为民情怀,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持续整治,以监督执纪执法的实际成效守护壮乡苗岭350多万群众的“心”。
坚持长抓常管,从严纠治“四风”,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落实。制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负面清单”,汇编纪律作风建设规定,综合运用“推磨式”“交叉式”“飞行点穴式”等监督方式,持续整治公款吃喝、违规公务接待、滥发津补贴或福利、大操大办、公车私用等问题。五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0起110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1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59起。
——作风整治持续深化。聚焦“四风”新问题、新表现,组织开展“六个严禁”、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私设“小金库”、超标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等专项整治清理。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推动落实州委“26条基层减负措施”。
聚焦民生领域,维护群众利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廉洁扶贫”专项行动、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检查,监督推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五年来,全州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5159起,处理党员干部7079人次、单位60个,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792人次。
——民生领域专项治理不断深化。推行村务公开报备、乡(镇)纪委资金监督台账、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走访群众“三项制度”,将监督延伸到“最后一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扎实推进民生领域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及“回头看”,督促整治房地产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医药购销领域腐败和医德医风、信访领域等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
——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有力推进。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线索清仓”“伞网清除”“案件清结”“行业清源”,严肃查处了吴少斌、许权、陈艳序等一批群众深恶痛疾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同时,深挖执法司法腐败,监督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清淤除毒,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
——惩贪治腐更加严紧硬。紧盯“三类重点人”“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协助省纪委省监委查处了陈国忠、付加兴、黎家松、熊荣元、陈晓华、卢京等案件,严肃查处了韦光萍、苏荣、杨传辉、马贵迎、朱世新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清除政治生态污染底泥。
——“后半篇文章”更加深细实。坚持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采取召开警示教育会、印发典型案例选编、拍摄和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巡回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以廉政教育大讲堂、廉政教育培训、廉政谈话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传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形成常态。
图为:2021年4月27日,文山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大讲堂(第16讲)。
持续深化改革,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淬炼强化,监督执纪执法铁拳更加“硬朗”。
全面推进改革,持续深化“三转”,监督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职能定位更加明晰。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全州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实现了州、县(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实现力量向监督倾斜。持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
——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职责履行更加规范。
聚力铁军锤炼,从严正身律己,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机关党建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引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抗击疫情最前沿、正风反腐主战场。
——履职本领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纪检监察干部履职本领和实战经验不断增强。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入口”关,着力解决空编问题,选优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队伍建设进一步从严。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监管,聘请特约监察员主动接受监督,建立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等制度,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深入开展纪检监察系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坚持刀刃向内,坚决防治“灯下黑”。
清风养正气,气正育生机。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聚焦主责主业,以纪检监察事业的高质量为目标导向,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我州“三个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保障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州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