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巡视巡察

砚山: “三联模式”推动纪巡贯通提升监督效能

来源: 文山州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4-07-31 18:26

“烦人的垃圾堆终于清理走了,我吃饭都香一截儿啦!”砚山县阿猛镇租那村头的张大妈向巡察组人员连声道谢,这个“有味道”的问题已经困扰张大妈近一年。


此前,阿猛镇租那村委会与洁顺公司签订了垃圾清运合同,该公司两年后资金链断裂,常常拖迟清运,张大妈家邻近垃圾箱置放点,深受“脏乱臭”困扰。巡察组发现该问题后,第一时间把问题反馈到县纪委监委,由对口联系的片区协作组督促阿猛镇党委,由租那村党委与洁顺公司协商终止合同,同步引入另一家保洁公司正常清运垃圾,片区协作组又将问题整改情况通报巡察组,进驻期间巡察组继续跟踪问效。


自砚山县推行机制联结、问题联审、整改联督的纪巡“三联模式”以来,实现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统筹衔接、深度融合,释放监督叠加效能。2024年1-7月,巡察组与片区协作组共召开联席会议9次,分析研判问题36个,移交立行立改问题督查督办7件,边巡边移问题线索2件。


信息联通,同频共振提升监督效能


“巡察发现问题已经收到,下一步,我们将会针对问题进行日常监督。”


在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开展巡察之前,对口联系片区协作组就将该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汇总,整理给准备进驻的巡察组,让巡察组巡前掌握该单位的工作亮点和困难短板;巡察组又将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片区协作组,片区协作组把该问题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不仅督促该单位尽快完成了《砚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还长效跟踪督促该单位按照《规划》要求,完成了2个项目落地。


每轮巡察前,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县委巡察办共同制定“巡纪联动”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责任分工,由对口联系的片区协作力量提前介入巡前、巡中、巡后各环节。


片区协作组和巡察组数据共享、互通信息,巡前片区协作组向巡察组提供被巡察单位基本情况,使巡察组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开展巡察,巡中巡察组将在谈话、查阅资料台账、实地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给片区协作组,便于片区协作组根据巡察安排同步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释放出“1+1>2”的监督叠加效应。


问题联审,凝聚合力推动问题清仓


巡察组发现可疑问题后,主动对接对口联系的片区协作组,每半个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发现的问题。从是否属于问题线索、是否具有管辖权、反映问题可查性、与在办线索的关联性等7个方面入手,面对面研判、点对点会商,避免有价值的问题线索遗失,提高问题线索移交和处置质效。


在巡察组进驻八嘎乡后,发现污水处理站项目报批工作滞后,给“两污工程”实施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巡察组将该问题纳入议题中,第一时间与对口联系的片区协作组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充分研判商议,由片区协作组督促八嘎乡党委积极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业务部门汇报对接,解决项目选址变更相关问题,有效保障了项目有序推进。


“我们紧盯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开通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查调查和案件审理三方‘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处置、优先查办、优先审理’机制。”砚山县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通过边巡边移、快查快办,及时查处白石岩村小组干部私分集体资金、沈某某贪污民政资金等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


整改联督,严格把关确保整改到位


“你乡针对‘翁达村村口河道、拖支白村两处河道未设安全警示牌,明德村中坝塘护栏门长期敞开’的问题进行整改,现已通过整改验收,请你乡继续巩固整改成果,落细落实常态长效安全工作。”


巡察组在发现盘龙乡翁达村、拖支白村和明德村存在防护警示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后,及时将问题移送片区协作组督促整改,巡察工作结束后,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机构对该问题整改情况开展验收。


联合验收组对制定巡察整改方案、民主生活会材料、整改进展情况报告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汇总反馈督促落实意见,在集中整改期满后,再对巡察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开展整改成效评估、报告和反馈。对敷衍整改、不实整改等的,县纪委监委及时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进一步跟踪后续整改工作。


“此外,我们还定期不定期联合开展巡察问题整改‘回头看’,从问题是否故态复萌、长效机制是否真正建立、执行是否正常化等入手,评估问题整改长效执行情况,推动被巡察单位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确保问题彻底整改销号。”砚山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王敏超 邢天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