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2015年至2018年,时任马街乡石龙村党总支书记黄某某侵犯刘某某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2007年8月至2019年9月,黄某某等人长期侵占刘某某户的财政直补资金。2020年5月,黄某某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近日,麻栗坡县纪委县监委对查处的5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这是该县亮剑扶贫领域“微腐败”,严查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麻栗坡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行“纪检监察+部门监管+群众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盯紧部门扶贫责任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等重点内容,严把扶贫资金“监督关”,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尽快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效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们强化对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的督促,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拨付效率,2017年以来,全县共整合资金17.45亿元,支出17.06亿元,占97.76%。774个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效益明显,群众认可度高。”该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说道。
该县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监督对象健全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监管体系,县乡两级纪委强化高位推动,逐年加大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发改、财政、民政等行业扶贫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强化对扶贫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督和统一管理。为扶贫资金规范使用、规范管理作出制度性设计,制定出台了《麻栗坡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监督检查办法(试行)》、《麻栗坡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扎进制度篱笆,以制度建设规范扶贫资金管理。
同时,提前风险防控,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县纪委监委注重加强干部教育监管,坚持将业务培训与纪法教育同步一体化开展,逢业务培训、工作部署必讲纪律,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将事前监督做实做细,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资金使用风险点监督提醒。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风险防控责任,把项目立项、投资评审、招投标、报账等作为监管重点,逐项排查风险点,层层细化扶贫资金拨付各环节,限定时限、规范流程。
“今年申请的3亩甘蔗产业奖补资金已经发到我手里了。”麻栗坡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访贫困群众时,龙龙村委会哪门村小组的贫困户盘大爹高兴地说。
县纪委监委积极搭建平台,引导群众监督。健全完善扶贫资金信息公开机制,实行县级行业扶贫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项目落地村小组四级公示,并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等途径,确保扶贫政策、资金安排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电话、来访“四位一体”问题线索举报平台作用,细化完善基层走访制度等常态化“下访机制”,进一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对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优先办理,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侵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我们坚持扶贫资金投入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资金的计划、分配、发放和使用等环节,构建了一条资金流程监督链条。”该县纪委县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强化片区协作,通过抽调开展扶贫领域交叉督查、协作办案等工作,切实将监督力量向扶贫领域渗透,以强有力的纪律执行,保障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陆红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