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巡视巡察

探索“拉网式”巡察模式 推动村(社区)巡察质效全面提升

来源: 云南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 2023-09-20 00:00

  近年来,富宁县积极探索“拉网式”巡察模式,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网清”、制约基层发展问题“一网兜”、小微权力腐败“一网收”,有力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规范化。


全面“布网”  织密巡察监督覆盖网络
       一是全局谋划“一盘棋”。制定《中共富宁县委巡察工作规划(2021—2025年)》,将150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具体任务、目标、措施纳入其中,配套制定《村级巡察实施方案》《“回头看”方案》,明确村(社区)巡察监督重点、方式、成果运用等工作规范,有步骤、分类别推进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监督。二是精心绘制“一张网”。构建对村巡察巡前“三大分类体系”,即:向财政、民政、发改、林草等部门收集汇总项目建设、资金下达、惠民补贴等基础数据和问题情况通报,分析研判形成一批重点村;向县纪委监委、信访、政法、网信等部门广泛征求有关巡察对象的问题,将信访矛盾突出、问题反映集中的村(社区)确定为问题村;向组织、农科等部门收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形成一批关注村,通过多纬度分类“预检”,因村施策、分类施巡,织密巡察监督覆盖网络。十四届县委巡察以来,已完成100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任务,占比达66.6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图片

一线“拉网”  整乡推进划分巡察网格

       一是环环相扣“一条线”。既突出政治巡察,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三大问题”上发现村(社区)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又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以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为重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以惠民补贴发放、“三资”管理、耕地保护、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事关民生利益为突破口,着力查找与民争利、优亲厚友、贪污受贿、侵吞霸占等腐败行为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问题。二是三色网格“一码收”。在明确巡察重点和巡前信息综合研判基础上,把“巡乡带村”的辖区村(社区)划分为“红黄绿”三色巡察网格,红色为重点村、黄色为问题村、绿色为一般村,人员力量、时间精力、资源配置等要素保障向重点村和问题村倾斜,开发富宁巡察“一码通”实现“一码多向”发力,以“点穴式”“灵活式”等方法,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坝,听取意见、发现问题、收集线索,把巡察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许多民怨、民忧、民盼问题得到解决,许多隐藏在群众身边的“蛀虫”和“硕鼠”被查处。十四届县委巡察以来, 共入户走访群众1210余户,受理来信来电来访205人(次),推动解决立行立改问题15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个,为群众追回资金39万元,追回村集体资金28万元。 图片

重点“撒网”  一村一策驻守巡察网点

       一是锁定目标“一导向”。村(社区)党组织分布广、体量大、情况杂,而基层巡察人员力量弱、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找重点、抓关键。对村集体经济好的村,重点关注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收益分红等方面问题;对经济薄弱村,重点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干部纪律作风等方面问题;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重点关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民自治、信访矛盾化解等方面问题;对城镇社区,重点关注城镇管理服务、社区自治情况、提供便民服务、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问题,实现精准“打靶”。二是抓住关键“一重点”。找准每村巡察关键后,配合“三色网格”锁定重点,形成村村有区别、组组有差异的定向分类,对经济体量大、党组织软弱涣散、信访问题突出、腐败问题多发的村(社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巡;对问题较少的村(社区),采取“1托N”延伸巡,实现巡察差异化“战法”。同时,把困难户、信访户、党员户、干部户、乡贤“五类”群体列为重点访谈对象,面对面谈群众闹心烦心事,一对一受理问题反映,对照村党组织工作“盘点清仓”,切实谈出“干货”,访出“实情”。通过谈话了解核实,有效解决了各项惠民补贴重发、漏发,干部侵占村集体资产,企业乱收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图片

集中“收网”  拉紧扎牢问题线索网兜

图片     一是问题整治“一清单”。巡察村(社区)党组织报告采取“一组一报告”“一村一清单”模式,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横向梳理归纳,个性问题纵向了解核查,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列为移交问题线索或所属村(社区)问题清单,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推动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开展了“一卡通”治理、“三资”管理、村干部廉洁履职等4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起到“巡察一区域、整治一大片”效果。二是问题线索“一会商”。研究制定《富宁县巡察发现问题收集研判处置办法(试行)》,通过采取线索会商研判、组室结对、专班负责等形式,统筹办案力量,创新联动方式,不断提高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的成案率与查办率。一方面,加强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移交前的集体研判,采取办案专班提前介入,巡察组与案管室、纪检监察室对问题线索进行多方会审“逐一把脉”,确保问题线索精准性;另一方面,建立线索办理情况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定期反馈等机制,确保每一条问题线索落实到位。十三届县委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以来,共移交问题线索50件,立案查处17件,受到党纪政务处分11人。图片

多方“联网”  贯通协同建立责任网

图片     一是上下联动“一体化”。研究制定《富宁县巡视巡察整改工作监督办法(试行)》,从职责分工、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组织保障等方面,系统解决巡察整改监督过程中“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监督成果运用”等问题,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机构、被巡察党组织等部门职责,促进巡前、巡中、巡后信息互通共享,形成整改监督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构建一体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的监督责任“共同体”。二是以巡促改“一提升”。建立《富宁县巡视巡察发现问题通报曝光制度(试行)》,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干扰、对抗巡视巡察,巡察整改敷衍应付等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以通报促整改、以整改促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建立《富宁县委巡察“双派单”“双提醒”工作办法(试行)》,对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县处级领导分管责任人进行“双提醒”谈话,构建“连带责任”体系,把巡察问题整改纳入县处级分管联系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派单内容,形成填账、交账、转账、查账、销账的完整监督链条,促进巡察发现问题件件有整改、事事有回音,做实巡察“通篇文章”。十三届县委巡察以来,共组织对245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发现问题2192个,已完成整改2184个,整改率99.6%。(田景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