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校园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必须守住清廉底线,以廉洁为底色,守在教书人的“清白”,方能不负党、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初心,不让信仰“降温”,努力维护好教育这一方净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真正的廉洁意识,需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廉洁对于一名人民教师、一种职业的重要性。要加强理论武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廉作为师者思想、行动准则不可逾越的“铁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育最崇高的追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认真做好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守好规矩,不逾越红线,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小事小节上慎初、慎独、慎微,筑牢廉洁自律的“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信仰信念,把廉洁记在心中,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的学知识、长本领、增技艺,才能当好知识的“传播者”,把做教育当作做学问,全心全意做“教书匠”,才能有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兴旺。反之,心有杂念,则没有定力,不能做到全情投入,做人民教师本质上就是滥竽充数,误人子弟。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识“廉”倡“廉”,才能真正实现耐得住寂寞和清苦,兢兢业业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一个贪念作祟的教师,不可能教导学高、身正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以不贪为基,立德树人,珍惜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既然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就要牢记从教时的初心使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三尺讲台,把无私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深耕杏坛育英才。
廉洁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一种美德。为人之师,守好廉,就是守住教育的良心。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教育的事做好、做实、做深、做细,勇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乘风破浪、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教育事业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