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躺平”不可取 作风要过硬

来源: 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乡纪委 发布时间: 2022-12-20 00:00

长期以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为个别纪检监察干部“躺平”提供了某种负向激励,助长了“躺平”现象。“躺平”“不躺平”就是不一样。从根本上讲,那些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的行为表现,传递了一部分干部的心态,即怕担风险、担责任,只表态、不做事。身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加不能选择“躺平”。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国家监督专责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更是应当以干字为本。只有以身作则,拒绝躺平,才能在监督他人、压实责任上拥有话语权。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是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必将更加牢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为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提供有力制度保证,同样也倒逼纪检监察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俭以养廉,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要“起身”,提干事创业能力。自身能力素质低下,也是形成干部“躺平”的一个主观原因。打铁必须自身硬,干部、干部,就是以“干”为先,带头干事,只有自身本领足够强,才能胜任重要工作岗位,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担负起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要督促、鼓励干部多向书本学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顺应时代变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针对年轻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进行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培训,让干部愿意出力、会出力,会干事、干成事。要让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和干事创业的本领。

要“补钙”,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躺平”究其缘由是因为得了理想信念缺失,公仆意识不强的“软骨病”,需要补充精神之“钙”。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要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和二十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领会掌握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教育干部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公仆意识。要让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为民干事的信念,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初心担使命,持续发光发热。要教育干部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岗位职责,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将省、州、县纪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锻炼”,树“德高为范”好标杆。过硬作风是“带”出来的,扛得起“硬责任”,才能打得开局面。“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领导干部既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作风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不仅肩负抓作风建设的义务,更有带作风向上的责任,其言行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锻炼过硬作风,正如“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引领一般,当“少数示范,多数跟上”成为一种风尚,就能更好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压紧压实,改革攻坚、干事创业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要“清门户”,立“知行合一”好规矩。锤炼好作风,拼出新未来,作风建设考量的不只是初心,更是恒心。我们要以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巩固近年来作风建设的良好势头,拒绝“躺平”,坚持不懈锤炼过硬作风,勇毅前行拼出乡村振兴新未来。要坚决打破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怪圈,对那些长期不作为、乱作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躺平式”干部,应坚决拉下脸、动真格,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该处分的处分;对那些多次违纪、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处理,真正实现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局面,倒逼纪检监察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不敢“躺平”。

心中有戒,才能行之有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始终做到“意志如铁、坦荡如砥”,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主动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娱乐圈,做到自爱、自重、自警、自律,彰显纪检监察干部本色之气。(卢彦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