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播出“东河之问”视频后,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东河之问”既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纵深推进,也是云南省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答题和必选项。
发现问题是督察工作的生命线,而推动解决问题才是督察工作的落脚点。环保督察整改,其实就是以督察促整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环境突出问题,深挖问题根源,举一反三,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最后把工作一项一项抓实抓细抓到位,向着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个目标坚定前行。
当前东河污染问题虽被直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为何东河会从母亲河一步步沦为“纳污河”,平时更熟悉东河的当地政府去了哪儿、东河问题难道只能等中央环保督察组来了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普遍问题。在基层的一些角落,很多问题群众反映了很多次,举报了很多次,但是都没能彻底解决,或是解决也是“头疼医头、脚痛治脚”式的以应付为主的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来了”,领导“批示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可以看出,东河背后的故事不仅云南保山有,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人民群众希望的是在看“东河之问”时,也要问问本地区本部门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是否也需要进行治理,而不是看保山的热闹,每个地方都需要“看一看”“查一查”,有没有同样之“问”,不能等到中央环保督察组来了才重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环保督察整改更是必须完成好的重要政治任务,需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用整改的行动和效果体现“两个维护”。从“之一的‘东河经历了什么?发生着什么?,到之二‘为什么长期以来群众的环境诉求被忽视、被漠视?’,到之三‘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到哪里去了’,再到之四‘行业监管部门的责任去哪里了?’,再到之五‘东河污染背后的作风问题在哪里?’”。每一“问”都有一个主题,每一“问”都代表了群众关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坚决查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背后以权谋私等问题,定时分析研究,直查直办,及时纠偏正向,合力打通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的“堵点”“难点”,推动“东河之问”得到有效整改,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所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河之问”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坚持用系统方法把握“东河之问”,确保“问”得深刻、“问”得透彻、“问”得有成效,真抓实改,久久为功,共同答好“东河之问”考题。(陆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