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这段渠能修缮,还是党委政府送来的‘及时雨’,没想到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2024年底,文山市委第五巡察组正开展农业产业专项巡察,在古木镇阿车村委会对涉农项目后续管护情况进行实地走访时,在大寨村小组长的指引下,见到了一幅令人忧心的景象:刚修缮一年多的沟渠渠底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水流不畅,昔日的惠民工程如今失去了生机。
巡察组立即深入了解情况。解放大沟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当地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古木镇段于2023年作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续建和修缮干渠6.6公里、支渠1.2公里,为周边4000余亩农田带来了便利的灌溉用水。然而,由于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常态化清理疏通,刚修好的渠段迅速淤塞,导致工程效益大打折扣。
“修好的沟渠堵了,和没修有什么区别呢?”巡察组精准指出古木镇党委在项目建成后的“重建设轻管护”问题,要求其扛牢主体责任,限时整改到位,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收到巡察反馈后,古木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组织沿线村组干部、群众代表集中商议长效管护办法,并达成共识:“沟渠是农田的血脉,管护是共同的责任!”
于是,转年刚开春,沟渠上就热闹了起来,在镇村干部的组织召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挥锹铲泥,将一筐筐淤泥被清运出去,坚实的沟底水泥面逐渐重现,随后又对渠段及周边杂草进行了清理。
“此次彻底清理后,我们将以‘机械清理+群众参与’模式,常态化开展沟渠维护。对于清理难点,将积极争取管护资金进行专业清理,确保沟渠畅通,让政府投资项目真正惠及长远、泽被于民。”该镇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镇已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于每年2-3月份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沟渠集中清淤疏通。同时,积极探索“生态固渠”方法,在沟渠沿线试种湿地松1000余株,构筑生态屏障以延长沟渠使用年限。
“巡察不仅要疏通群众的‘堵心渠’,更要推动破除制度机制的‘中梗阻’。”专项巡察组组长表示,将始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以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为目标持续发力,让巡察清风惠及千家万户,监督成效真正落地生根。(刘利娜 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