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工作

时评:学到深处 谋在难处 做到实处

来源: 西畴县纪委县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2-23 00:00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落实落地”作出明确部署,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机制和方法。这一要求的提出,既是加快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法治化、规范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需要。

要把“深”作为学习的落脚点。立身百行,以学为基。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两个维护”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养直接影响履职质量,必须坚持读万卷书的学习韧劲,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坚持学深一层,以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使命感深刻领悟、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克服“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学不学都一样,不影响工作”“只要工作做得好,学习就没有多大用处”等误区,切实端正学习态度,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在学习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时时注重学习,使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一般学习”转变为“深入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精准把握政策,进而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习必须是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地而不是一般化地,要培养融会贯通、见微知著的意识,练就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能力,防止学习散、浅、虚,真正发挥好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

要把“实”作为调研的重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断提高调研的实效性,才能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调研选题上,要追着问题走,聚焦难点、痛点、堵点,围绕“民之所想、民之所盼、民之所期”进行选题,确保精准定位、精准发力,为高质量调研提供支撑。在调研作风上,要严格落实“四不两直”调研方式,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杜绝“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拒绝“预想答案,观赏盆景”,不让“指尖”代替“脚尖”,“平板”代替“脚板”。要保持冷静清醒,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坚持抓小切口、挖深问题、精准分析,使调研成为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在调研成果运用上,要把推动决策、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作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形成的调研成果切合实际,有具体问题、有具体分析、有应对举措,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为科学决策、制度完善、系统优化提供支撑。

“抓”作为落实的关键。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抓好落实不仅是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体现,也是责任心、纪律性和原则性的具体体现。古语有云:“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在“深学习”的基础上,在“实调研”的支撑下,心有“任务书”、手持“作战图”、紧盯“时间表”,保持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和跋山涉水的精神状态;掌握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讲究方法,注重效率,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一张清单做虚功、一纸问责走过场、打造盆景假把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徙木立信化风成俗。同时,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破题的过程,纪检监察干部要在推动落实中坚持守正创新,提炼成果、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找出新路径、新措施、新方法,真正用工作体现忠诚老实、用发展体现担当负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是一体衔接、互为支撑的。要系统把握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在深学习中找准方向、明确路径,在实调研中善于学习、突破难点、推动工作,在抓落实中把学习、调研成果推广好运用好。学习、调研、落实,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形成“理论付诸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再付诸实践”的工作常态,努力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杨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