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工作

时评:做实监督“功课”促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 西畴县纪委县监委 发布时间: 2023-04-21 00:0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基石,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是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需求,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主动作为,将监督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全面落地见效,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1+1+N”监督模式激发治理“活力”。立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探索建立1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1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N名村小组长”的监督工作机制。把纪检监察干部的权威、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优势、村民代表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衔接村务监督和基层其他监督,形成监督合力。通过“群众点题+纪委推动+部门改进”的方式,构建协作配合、上下一体的联动监督机制。因地制宜运用“小程序掌上监督”“党务、村务、财务月报”“入户走访”等有效方式,推动村级事务定期公开;通过公开公示栏、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村小组微信群等方式,接受群众评议,及时释疑解惑,把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有效途径强化基层治理“监督末梢”,切实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桥头堡”作用。

“三举措”确保基层监督“三有”。力量配备、履职规范、激励约束三方面分类解决难题,确保基层监督有人、基层监督有方、基层监督有位。按照相邻相近、便于工作原则,统筹力量开展监督检查、线索办理、联合办案等片区协作工作,有效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办案不力等问题。树牢“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理念,对办案力度明显偏弱的乡镇重点关注、分析原因、分类处置。常态化开展乡镇纪委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以点带面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配备齐全纪检监察干部,确保“三转”到位,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保障“基层监督有人”。积极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能力提升培训、片区协作办案,增强履职本领,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与巡察,以巡代训确保“基层监督有方”,提升规范履职水平。优化激励保障机制,坚持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澄清正名与打击诬告陷害等多措并举,实现“基层监督有位”。

活用“三步骤”强监督促治理。用活用好“惩、治、防”制度机制,加强对惠农惠民、公益性岗位政策落实、饮水安全、乡村振兴、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露头就打,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提升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综合效应,深化拓展清廉村居建设,将清廉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引领和浸润作用。开展农村党员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让农村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增强不想腐、不违纪的自觉。创新思维,做到“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着力化解基层监督执纪情面难放下、质效难提高的问题。

“五个机制”激发联防联控联监督“聚力”。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议事协商机制,首问责任机制,矛盾风险研判、预警、报告和处置机制,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对涉及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管控、公共安全管理等工作加强监督。推动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让纪检监察干部知责有方向、履责有抓手、担责有动力。同时,将专项监督作为做实做细监督首责的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实际,聚焦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以“小切口”、清单式、项目化方式开展专项监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要着眼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在基层监督上深耕细作,因地制宜,精准施治,持续推进实践创新,优化路径,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努力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夏石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