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基层动态

监督更加严格了 顾虑反而更少了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16-07-07 08:51

——丘北县腻脚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侧记

“以前做村集体的事,遇到有较大的资金支出时,心里多少会有顾虑,特别是有伙食、人工费等等一些小、杂而又繁多的支出项时,总怕理不清,群众不认、不理解。现在好了,每项支出,村监会都盯得死死的,不用我们解释,他们自己会和群众说清楚,有了他们,我们干起事来反而更放得开手脚了。”腻革龙村党支部书记黎怀生,谈起村务监督委员会(下称村监会)的工作一脸欣慰。

据悉,为深入推进腻脚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腻脚乡高度重视村务监督工作,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发挥村监会的监督职能,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村务、财务的边边角角,让村级党组织安心、村民放心,干群一条心。

 

要交给村民一本“明白账”

“村里的群众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村集体的账目要一条一条的公布”。在腻脚乡鲁底村,村监会主任何洪昆做起“小事”一点都不含糊。见到他时,他正拿着村会计记录的流水账与村里刚公开的账务仔细核对着。“村里公开的账目要公开的及时,账目对的清,更要保证群众看得懂。”

鲁底村过去曾是一个矛盾纠纷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典型村子。而探其病灶,村集体账务不及时公开、不会公开、公开不好摆在了首位。钱虽不多,但大家要的是公平公正。2015年下半年起,在乡党委、纪委的指导监督下,村监会积极发挥作用,“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村里全面推开,村务什么时候公开、怎么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被一一划定边界,村里修路、做项目等严格按程序推进,“明白账”及时公开。

“时刻掌握村务动态,大家积极性也高,大家积极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都成了一家人。”鲁底村一村民感叹。

如今,鲁底村的经验已被乡里视为典型,正被用来向其他村推广着。

 

要交给群众一本“放心账”

“小到村委会的办公用品购置,大到村内的工程建设,村集体的花的一分一厘,我们都要认真核对,仔细检查。要交给群众一本放心账。”腻脚村村务监督委主任吴辉说到。

这本“放心账”得益于腻脚乡纪委为村务监督委员会“量身定做”的各项制度。据介绍,为便于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责、大胆工作,乡纪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权利和义务、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内容和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

“铁令生威,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在监督上有依据、工作上有方向、做事上有目标,履职更规范、更‘板得起脸’监督。”腻脚乡纪委副书记王朝彬介绍。

 

要交给村民一本“满意账”

“如果村监会委员能力不强,对村务、财务监督不上心,发挥不了作用,村监会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就会影响了基层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村监会,腻脚乡党委书记胡玉帮寄予殷切期望。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交给村民一本“满意账”,第一要务就是提升村监会的整体能力。

腻脚乡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制定村务监督队伍培训档案管理和学习考核制度。乡纪委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全体村监会委员知识培训,邀请县纪委、财政、审计等人员给村监会送上可口的“营养套餐”。同时,分批次带领村监会委员进行村与村之间交叉检查,学思践悟,全面提升村监会委员监督实战能力。

“通过培训,我充分了解到村监会的职能是什么,也掌握到大量党规党纪和财经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现在我对自己有信心、村党支部支持我、村民对我也放心。”腻革龙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严帅说。

而在今年“两委”换届工作中,腻脚乡加大对高素质村务监督队伍的选用工作,以懂政策、品质好、敢碰硬、公众形象好、不谋私利为标准,严格执行“二推、一审、一评”程序,步步严把,层层考验,保障了村监会成员的高起点、高素质。目前全乡新一届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共有委员35名,平均年龄35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达94.3%。与上届村监会全体委员相比,本届委员年龄更趋年轻化,文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整体素质更强,村民对村监会委员这本账普遍“满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