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工作

富宁县抓实清廉引领!绘就“边境小康村”最美底色

来源: 文山州纪委州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6-08 00:00

“我们把资源变资产,把村民变股民,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聚力’,共同发展。”日前,富宁县纪检监察干部到田蓬镇下寨村委会上寨村小组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专项监督检查时,该村村组长廖世兵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田蓬镇下寨村委会上寨村小组立足“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契机,以“不丢荒一寸土地,不落下一户群众”的思路规划产业发展,动员本村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人返乡创业、发展产业,通过开展“双强双带”“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机制,把贫困户、一般户、产业散户列出来、分开来,实施“十户一带”,由大户、党员对其进行政策传导、产业带路、销路牵手,从而实现全村在产业发展上有“着力点”“爆发点”,形成成熟一个、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带富一方的示范效应。

“我村于2016年整合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1000余亩种植苹果梨。2017年,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群众提供土地和管理服务’的方式动员群众开展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向村民收取每亩1000元用于购买苗木,村民每人入社300元,只要是本村的户口都按8%分,然后2%是村集体的,剩下的90%是农户和合作社按比例分,农户每天还可以去基地做工。”廖世兵继续介绍道,目前上寨村已发展中草药种植1300余亩,种植出来的中草药销往国内多家大型药企,村集体经济约达1000万元,农户分红700多万,村集体经济300多万。

“村集体资金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实施,切不可因为急需使用而忽视了程序规范,留下廉政风险隐患。”田蓬镇纪委副书记王嵘建提醒注意廉政风险,规范项目建设和村集体资金使用。

几年前,距离边境线1.5公里的上寨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干部战斗力不强、村级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村内水电不通,无核心产业,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村子房屋荒废、土地荒芜,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

田蓬镇党委对症下药,以深化“清廉村居”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班子建设、“三资”管理、村级监督、村规民约、微网格管理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和满意度也逐渐增加,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更足。

值得称道的是,面对快速增长的村集体“三资”体量和工程项目数量,该村党务、村务、财务的“账本”始终明明白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上寨村维持清白底色的秘诀是什么?“干部队伍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键。”该村党总支书记表示。

干部清白,也要让群众明白。为切实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该村坚持将村级“三务”公开落到实处,组建“三资”管理委员会,定期把村里的财务收支、工程实施、材料采买等重大事项和日常工作都“晒”出来,用看得见的行动换取群众信任。群众感受到村庄的变化,看到村干部的用心,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度和配合度也日益提高。

干部清正廉洁,产业活起来,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底气。污水处理、外墙亮化、庭院改造提升、廉洁文化长廊和中草药文化长廊、智慧农业及中草药初加工体系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固定宽带、无线通讯网络全覆盖,进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饮水安全、电网升级改造等问题得到解决。

“自开展‘清廉村居’建设以来,如今的上寨村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该村一位群众称赞道。

实践中,该县纪委监委在服务保障大局中履职尽责,紧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以清廉引路,注入廉洁因子,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全力护航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让清廉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特色。

“我们将继续以清廉建设为引领,牢牢抓住‘美丽乡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等良好机遇,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厚植廉洁文化涵养,发挥村级网格联络站‘前哨’监督作用,对项目进度、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贴身’监督,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肖桂琼 李妹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