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巡视巡察

富宁:积极探索对村(社区)巡察差异化“战法”

来源: 富宁县委巡察办 发布时间: 2023-06-26 00:00

  “这是明天进村走访的任务安排,各小组领到手的走访对象和关注方向各不相同,请大家认真熟悉,灵活运用……”在安排完次日工作任务后,县委第三巡察组张组长长舒一口气,而这已是午夜。这样的场景在其他3个巡察组依然同样存在。

  通过前几轮对村(社区)巡察发现问题数据对比,发现各巡察组之间查找的问题数量和质量相差比较大,究其原因?巡察组道出了真相。每轮“巡乡带村”90%为抽调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在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时,多是采取分小组进行,面对新手、新任务、新问题,巡察工作人员对照《共性问题查找清单》往往难以实现“丰收”,甚至为充数找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就是大家的靶向不精准、重点不突出、关键不明确所产生的问题。

  为此,各巡察组在巡前准备和进驻前期工作中,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梳理巡前收集到的问题清单、舆情清单、问题线索清单、信访清单和乡镇提供的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常住人口、地理位置、矛盾纠纷排查等大量材料,并根据软弱涣散党组织、信访维稳、扶贫重点、“三资”富集等类型进行分类,从而差异化制定出各村(社区)巡察工作方案、问题查找重点清单、个性问题清单、访谈方案及人员配置,实行“精准打靶”。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梳理完差异化材料后,通过采取“两不两直”工作法和关注重点人、抓住关键事,对村(社区)巡察成效不断得到提升。

  一是全局谋划“节点巡”。把对村(社区)巡察作为重点任务,详细列出巡察“时间轴”和“清单表”,明确各村(社区)巡察重点和难点,做到“挂图作战”。发挥村务监督主任“前哨”作用,在进入小组开展工作时,对所掌握的情况再次进行分析研判,抓住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采取巡察“两不两直”工作法,逐村(社区)推进,全面覆盖。

  二是百姓诉求“重点巡”。“这个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在家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能帮助解决与邻村的边界土地纠纷问题”,在村务监督主任的介绍下,巡察组通过“码上巡察”联系在外务工人员了解到村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针对农忙时节,群众白天劳作实际,巡察组采取点穴式、回访式、灵活式等方法,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听取意见、发现问题、收集线索,把巡察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实实际际为群众解决了人居环境脏乱差、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关键领域“专项巡”。围绕村务公开、“三资”管理、乡村振兴、清廉建设等方面,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深入查找村(社区)党组织财务支出混乱、集体资产流失、挪用村集体资金、带头致富作用发挥不足、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及时以清单形式进行交办,明确整改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察“利剑”看得见、摸得着。(田景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