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挖掘洒戛竜的清廉元素,把中共文山洒戛竜党支部旧址纳入文山市清廉研学路线?”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
回想起许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曾走马观花式地参观过一次洒戛竜,只知道这里是云南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文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直到两年前我被选派到德厚镇工作,详细了解了洒戛竜党支部的历史,才真正感受到这片被土地中延绵至今的红色力量,可如何将红色文化与清廉建设结合起来,还是不禁有些犯难。
多想无益,我带上笔和纸张,以另一个的视角再次走进洒戛竜。
和记忆中一样,洒戛竜村入目是家家户户整洁的白墙,墙面勾画了寒梅松柏、高山飞鸟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种种图样,鲜艳的红色五角星点缀在其中,门前的红旗迎风飘扬,将民族团结和红色革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村里还种植了成片的荷花,翠绿的荷叶盛着一汪晶莹的露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白墙红旗相映成趣。
“你记得吧,革命的开始是在洒戛竜小学任教的李国栋同志组建的洒戛竜劳动童子团,那时他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路上偶遇的村中老人听闻了我的苦恼,慢悠悠地念道:“不怪穷人天生命就苦,只怪吃人的官场豪绅和田主,压迫穷人出税又交租。”
这说的不正是为官不廉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吗?我立即想到,我们常说要牢记民为官本,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因此当时这包含着朴素道理的顺口溜才能通过学生之口在贫苦农民中广泛传播,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后续革命之火的燃烧埋下种子。
我默默记下笔记,与老人道别后,又来到吴澄洞,与讲解员边聊边走上台阶。
“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吴澄转移来到小塘子也不忘开展革命活动,她穿着农妇的土布衣服,住在半山腰上的小山洞里,与当地妇女打成一片,后来更是为革命献出生命。”
与“官场田主”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共产党人来了之后,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开办农民夜校教农民识字,用实际行动打破少数民族对汉人的偏见,先后组建洒戛竜农民协会、小塘子游击队,为当地群众带来希望和切实的帮助。
担当奉献亦是廉政教育的应有内涵,看着洞内艰苦的环境,想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我有所领悟。其实“红”与“廉”本就相互交织、并行不悖,这些红色故事本就蕴含了最好的廉洁教育,就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当地群众选择种下荷花,寄托对清廉公正的美好愿望,就像在当地乡村党组织的号召下,40余名干部陆续回到家乡建言献策,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浪潮。
回到镇上,我将一路上的见闻写下,再融入新的讲解词中,期待着清廉研学路线推出后,前来参学的党员干部从中有所感悟。
从这一场“红与廉”的洗礼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汲取峥嵘岁月的奋进力量,塑造起心中不移的“红色堡垒”,在将来的工作中,指引他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做忠诚廉洁、担当作为的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