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曾刊发文章《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躺平式干部”》,揭露“躺平式干部”的众生相;2023年兔年春晚小品《坑》在逗笑全国观众的同时,再次引发大众对“躺平式干部”的关注;小品播出后,甚至等不及“躺”一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1月22日凌晨2时30分就发文《不能让“躺平式干部”再坑人了》,“躺平式干部”在2023年伊始,彻底火了起来。
“躺平式干部”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组织、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严重损害了干事风气、抹黑了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躺平众生相,鉴人更应鉴己。作为奋进在新征程上的纪检监察铁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重任是时代赋予的重要政治使命。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纪检监察干部要率先从“躺平”中“起身”,走出“舒适圈”,时刻保持“利剑”状态,争做良好工作作风的积极倡导者、带头树立者、模范践行者。
要锤炼思想原动力,强化“躺不得”的责任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躺平”中“起身”,必须要从思想深处破冰。“躺平”究其根源是因为得了理想信念缺失、责任意识不强的“软骨病”,需要补充精神之“钙”。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时刻保持理想信念不“掉线”。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多举措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营造学习英雄、热爱英雄、争当英雄的氛围,砥砺务实苦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锤炼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实干作风,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疲劳厌战情绪,由内而外抵制“躺平”。
要保持强劲战斗力,强化“躺不下”的使命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躺平”者不会“躺赢”。要坚决扛起正风肃纪的职责使命,以赶早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赶超的状态,拉满弓、铆足劲,当主力、争先锋,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以“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毅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把“炼”字作为一种追求,加强政治理论和纪法知识学习,同时结合自身业务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领域,勤修“内功”;以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等方面能力,锤炼“外功”,不断练就硬功夫、真本领。同时,要通过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拖延症、踢皮球等“躺平”苗头,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对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的“躺平式干部”,必须把“板子”打到身上,让“痛感”传到心里,达到“问责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要厚植为民情怀,强化“躺不住”的紧迫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俯下身子、沉下心思,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更加突出问题导向,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的“天大小事”,从“秋毫”之中、从错综复杂的表象之下,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精准施策。更加注重常态长效,要建立起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在日常、总结在经常,确保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坚持抓早抓小,从细处实处发力,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推动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要在工作中把握规律,既抓面上的问题,也抓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既注重解决新发生的问题,也要防止老问题反弹反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主动躬身入局,以理想信念为指引,努力成为理想信念不“掉线”、锤炼本领不“离线”、实干担当常“在线”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护航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