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富宁县17万余亩甘蔗如碧绿海洋,微风拂过,蔗叶沙沙作响,层层“绿浪”翻涌,丰收在望的景象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令人心生欢喜。
“今年我家种了10亩新品种,亩产8吨左右,预计比去年增收8万余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啦!”近日,富宁县者桑乡平安村的甘蔗种植大户陆春平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兴地说道。
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有力的监督保障。为护航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助力乡村振兴,富宁县纪委监委积极作为,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以一线走访为有力抓手,深入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重点围绕惠农政策落实、产业资金使用管理、干部作风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对甘蔗种植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式”监督,实现监督工作与特色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筑牢纪律防线。
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富宁县纪委监委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多管齐下、精准发力。通过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让集体资产资源在阳光下运行,杜绝微腐败滋生;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流程,防止权力滥用。这些举措做实了日常监督,压实了各方责任,切实为群众守好“钱袋子”。同时,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技术培训和农技服务,助力甘蔗产业实现产量与效益“双提升”。
“我们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前后流转了3000余亩土地种植甘蔗,今年又引进高产高糖新品种。”归朝镇那腊村党总支书记肖国荣介绍,“监督让整个过程更加规范透明,从土地流转到资金使用都严格按程序推进,切实保障了村民权益。”云南省富宁县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成员佟显松也深有感触:“在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过程中,纪委的监督推动了各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政策和技术落实更加到位,我们工作开展更顺畅,为甘蔗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形成监督合力,紧盯资金分配、产业发展等重点环节,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对项目资金浪费、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坚持零容忍,确保乡村振兴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建立“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踪问效”的监督闭环,把监督嵌入甘蔗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在服务产业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以铁的纪律护航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富宁县纪委监委已开展专项监督检查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5条,推动解决问题15个。
“我们将持续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强化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甘蔗产业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王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