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宁县纪委监委围绕清廉云南建设干部担当“激励行动”工作任务清单,细化措施、明确时限、压实责任,打好“容”“纠”并举、严管厚爱、“访”“育”齐抓三套“组合拳”,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持续营造勇担当争担当、敢作为善作为的工作氛围。
精准问责、容错免责,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富宁县纪委监委通过建立完善激励引导、容错纠错、打击诬告陷害和推进澄清正名工作机制闭环,全流程、全链条为实干者卸包袱、鼓干劲,强化容错纠错让干事创业者轻装上阵。
今年以来,富宁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积极开展关于容错免责事项的沟通协调、共同会商、定期通报、公示公开等程序,精准问责、容错免责,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强化日常监督和在全县深入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工作,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的干部坚决整治撤换,倒逼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2024年以来,共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24个,组织处理2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人,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向。最大程度保护和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好干部是严格管理监督出来的,也是真诚关爱成长起来的。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厚爱,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推动纪法情理贯通融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稳妥运用“四种形态”,在严抓整治、常抓监督的同时善抓容错,凝聚正向激励的强大正能量。
“感谢组织为我澄清,让我放下心里的包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站好岗守好边,完成好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不久前,受到不实举报的田蓬镇某联防所所长韦某某如释重负地说道。
此前,富宁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来访举报韦某某在担任田蓬镇某联防所所长期间,存在违反廉洁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县纪委监委调查核实后认定举报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为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县纪委监委为韦某某召开会议澄清正名。
为清白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会议、通报、当面澄清等方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2023年以来,已为11名干部进行澄清正名。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剑指形式主义顽瘴痼疾,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使干部更好地投入一线干实事、求实效。同时,县委组织部门坚持“四重”用人导向,大力选拔耕地流出整改、绿美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一线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激励干部争当“富宁干将”。2024年以来,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46名,其中一线提拔32名,占69.6%;稳妥落实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使用机制,给予曾受到问责处理、工作表现突出的10名干部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解决干劲不足问题。
“现在对于组织给我的处分我搞清楚了,也理解了。感谢组织的惦记,今天与我推心置腹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帮助,我一定轻装上阵,努力工作,不负组织对我的关爱和信任。”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工作人员,富宁县某单位受处分人员陈某难掩内心的激动。
近年来,富宁县纪委监委切实加强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回访教育,落实“访”“育”齐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制定个性化回访方案,综合运用“听、谈、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采取走读谈话、入户走访、电话回访、一对一面谈等方式,以情感人、以心暖人、以纪释理,帮助回访对象重拾工作信心,帮助解开心结,放下包袱,重燃工作热情。
今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将回访教育与《条例》深度融合,创新党纪学习教育方式,让回访教育变身党纪学习教育“新课堂”。在回访教育中,现场向回访对象讲解处分条款、处分档次,对《条例》进行解读,对相关问题现场答疑解惑,不仅加深了回访对象对党纪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遵守党纪、廉洁从政的决心。同时,通过“纪律教育+案例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被处分人现身说纪说法,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回访教育受处分干部45人,切实让受访者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使更多“掉队”干部重拾工作干劲,放下思想包袱再出发。
教育和挽救干部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最终目的。“下一步,将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用人导向激发担当动力,以精准有效问责压实担当责任,以严管厚爱增添担当活力,围绕干部‘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继续打好组合拳,开展干部担当作为‘激励行动’,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闫文杰 )